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央企在線
 
西重所持續創新 推進我國重型機械行業技術進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5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 儲國強) 作為我國重型機械行業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排頭兵”,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在企業化轉制過程中,緊緊抓住我國鋼鐵和裝備工業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創造了一批堪稱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進了我國重型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

  40項“中國第一”見證輝煌

    西重所創建於1956年,是我國重型機械行業技術綜合性研究與開發機構,主要承擔我國大型成套裝備的研製和開發。1999年,它作為國家第一批轉制的242個科研院所之一,轉制為科技型企業並進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由於長期堅持科技創新,這個“老字號”研究所生機勃發,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改制以來創造了40項“中國第一”。

    西重所所長謝東鋼介紹,6年來西重所研製的大型成套技術裝備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9項,申報專利1166項、已獲授權專利94項。其中,萬噸油壓雙動鋁擠壓機成功投産,使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擠壓機總體設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研製的寶鋼協衡飛剪機、武鋼RH多功能真空精煉技術、寶新不銹鋼縱切機組和橫切機組、寶鋼鋼水真空處理裝置的工藝與裝備技術開發和應用等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改制以來,西重所創造的重量級“中國第一”層出不窮:國內第一套最大規格的280×380mm大方坯連鑄機的投産,結束了我國大斷面方坯連鑄裝備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Ф813mm液壓彎管機組,打破了我國石油天然氣輸送管線工程中外商一統天下的局面;研製並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萬噸油壓雙動大型鋁擠壓機順利投産,躋身世界少數幾個擁有大型有色金屬擠壓設備的國家行列;開發的高壓水壓試管機組,標誌著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全自動生産線建成,結束了此類設備依賴進口的歷史……

 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謝東鋼説:“作為科技型企業,技術資源、人才資源是轉制院所的優勢所在,持續創新是西重所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1999年西重所實現企業化轉制後,極大地激發了西重所的創新活力。2000年,西重所提出以抓項目為主,奠定西重所改革的資本基礎;改革從提高科技人員的收入入手,解決人才的實際問題。經營合同連續兩年平均遞增20%,連創歷史新高。2002年,採取跳出大量從事常規技術勞動的圈子,以新的舉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工程技術人員創造、領先、組織、管理的能力,更多地獲取合同、更好地執行合同,經營合同實現遞增超過50%。2003年,根據市場的發展,果斷推出規避技術經濟風險,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要全力爭取;對開闢新的市場領域和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即使條件苛刻,也要全力去做;對經濟效益差的常規項目,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決定取捨。在這種發展理念和策略的指引下,2003年西重所的經營合同額又翻了一番。2004年,實施全所一盤棋,處理好規模與效益、上遊與下游的關係,創造和利用一切條件,提升技術優勢。實現經營合同遞增40%。2005年,全所又統一在選準市場目標、擴大市場份額、加大研發力度、加快産業升級上。全年簽訂經營合同總額首次超過10億元,市場競爭得到的橫向合同在全國轉制院所中名列前茅。

    “科研是設計之骨、創新是科研之魂”,西重所一直堅持這一理念,把科研開發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人才、經費、裝備等多方面不斷加大投入。近幾年僅招聘各類優秀人才就達100多名,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和專家為代表、10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的不斷創造“中國第一”的研發團隊;6年來爭取到國家和地方政府項目、企業委託項目合計近200項,共獲得超過4億元科研經費支持。西重所在實踐中形成了“研發、應用、再研發”的良性循環。

 引領行業技術不斷進步

    轉制後,西重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作為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加強與行業企業的緊密聯絡,不斷拓展專業服務領域,保持了其專業在行業技術中的領先地位,起到了骨幹和引領作用。

    “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研究開發什麼。”謝東鋼説,“西重所走的是一條協同和集成的發展之路,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與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

    目前西重所已與上百家行業大企業建立起技術合作關係,研製出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成套技術裝備,不僅支撐了行業技術的升級改造,而且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僅在2005年一年中,西重所研製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大方坯連鑄生産線在攀鋼投産,今後每年可直接新增産值20億元;液壓壓下軋製合金鋼板帶材生産線項目在寶鋼保證期滿,使我國同類産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冷軋板材包裝線項目在鞍鋼集團交付使用,創造出國産第一條達到國際産品標準的包裝生産線;6條國産硅鋼板處理生産線在武鋼滿負荷生産,改變了該類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面。

    企業的技術需求為西重所自主創新提供了大舞臺,在為企業服務中西重所自身也獲得了大發展。2005年,西重所經營合同額超過11億元,與轉制初期的1999年相比,合同額和利潤都增長了10倍,凈資産增長了5倍,職工收入也大幅增加。(完)

 
 
 相關鏈結
· 光明日報:企業自主創新需要有力的知識産權保護
· 北京市委市政府四方面措施扶持科技企業自主創新
· 我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十 自主創新仍有差距
· 自主創新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在瀋陽問世
· 我國自主研製的梟龍全狀態飛機04架首飛圓滿成功
· 中石油集團通過不斷自主創新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