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基本建立 體系框架初形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0日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從民政部獲悉:2005年,我國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基本建立,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2005年我國社會救助工作進入了統籌安排、整體推進、制度運行的軌道,絕大多數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災害應急救助體制進一步健全

    2005年我國發生各類自然災害比上年有所上升。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3881.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6%。其中,絕收面積459.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5.4%;因災死亡2475人,比上年增加10%;倒塌房屋226.4萬間,比上年增加5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042.1億元,比上年增加27.4%,為近年來災害較重年份。

    2005年,中央下撥救災款43.1億元,調撥救災帳篷6.7萬頂,全國共緊急轉移安置災民1570.3萬人,為1998年以來轉移人口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啟動四級以上救災響應30次。開展全國春荒救助,共發放《災民救助卡》1549.4萬張,救助災民4552萬人;開展冬令救助,共發放《災民救助卡》1921萬張,救助災民5688萬人;全年恢復重建災區民房190.4萬間,保證了受災群眾的衣、食、住、水、醫等基本需求,災區人心安定、社會穩定,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緊張有序進行。

    去年財政支出低保金191.9億元

    據介紹,2005年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序實施。民政部門開展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情況按月統計通報和重點督察,完成各地分類施保情況的摸底調研,進一步鞏固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全年各級財政共支出低保資金191.9億元。

    2005年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保障水平72.3元,比上年提高11.2%。2005年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達到156元。全國共有994.7萬戶,2234.2萬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1%和1.3%,保障戶型結構向小戶型轉變,使城市居民中的孤寡老人、“三無”對象進一步得到了保障,城市低保對象連續3年穩定在2200多萬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入了平穩發展時期。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員中:在職人員114.1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1%;下崗人員430.7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1%;退休人員61.3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1%;失業人員410.1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三無”人員95.8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上述人員的家屬及其他特殊救濟人員1122.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1.8%。

    13省份建立農村低保制度

    2005年,農村特困戶救助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穩步推進,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日趨規範,供養水平有所提高。截至2005年底,全國有13個省份、1308個縣(市)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825.0萬村民、406.1萬戶家庭得到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9.0%和72.1%,其中:困難戶298.8萬戶,五保戶49.7萬戶,其他人員家庭57.7萬戶。在沒有開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地區,實施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2005年共有1066.8萬人、654.8萬戶家庭得到了特困救助,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6.7%和19.9%,其中:特困戶290.4萬戶,五保戶300.1萬戶,其他救濟對象64.4萬戶。全國農村得到五保供養的家庭有349.7萬戶。(記者 蘇大鵬) 

 
 
 相關鏈結
· 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接受央視專訪:社會救助之變
· 湖北省民政工作重點確定 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 貴州成立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
· 江蘇公共財政支撐社會救助體系令350萬群眾受益
· 新疆:推進專項救助制度建設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 安徽省首次將法律援助事業納入城鄉社會救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