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至05年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980多個縣封山禁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5月23日電(記者孟昭麗、武勇)記者從正在銀川市召開的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2005年,我國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80多個縣實行了封山禁牧、舍飼養畜,其中北京、河北、陜西、青海、寧夏5個省區市實行了全境禁牧。封山禁牧的推行,減輕了人為活動對生態的干擾和破壞,已經産生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是寧夏鹽池縣一實施捨飼養畜的灘羊繁殖基地(5月22日攝)。截至2005年,我國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80多個縣實行了封山禁牧、舍飼養畜,其中北京、河北、陜西、青海、寧夏5個省區市實行了全境禁牧。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目前,實施生態封育後的保護區內,灌草植物自然萌生速度明顯加快,裸地自然鬱閉,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2003年寧夏中部乾旱帶實行封山禁牧僅半年時間,生態環境綜合指數較2000年增加了9.87%,從五級提高到四級,生物豐富度指數提高了11.01%,植被覆蓋率指數提高了16.94%,當地一些近乎滅絕的灌草植物重新出現。

    隨著植被的恢復,保護區內的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得以提高,水土流失不斷減少。福建省長汀縣實施“大封禁、小治理”4年後,全縣植被覆蓋率提高30%以上,水土流失面積減少156平方公里,其中劇烈流失面積減少92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由每立方米0.35公斤下降到每立方米0.17公斤。

    封山禁牧後,很多地區開始摒棄傳統的農牧業生産經營方式,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改善生態和發展經濟取得“雙贏”。1998年到2001年間,由於連年乾旱,內蒙古13億畝草場中,近6億畝中度沙化,3億畝輕度沙化,牲畜無草可吃,畜牧業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2001年,內蒙古開始在全區推行禁牧和休牧政策,實施捨飼養殖的新型畜牧方式,效果十分明顯。據抽樣調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推進舍飼養殖後,羊只平均出欄率由28%提高到44%,平均出欄時間從21個月縮短為9個月。在保護區內,隨著植被的恢復和土地生産能力的提高,當地的農牧業生産方式也開始向良性方向發展。(完)

 
 
 相關鏈結
· 我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禁牧休牧總動員
· 2006年松嫩平原的禁牧面積將擴大到2000萬畝
· 黑龍江實施草原條例 規定松嫩平原開始全面禁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