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冬小麥主産區之一的河北省6月6日正式開鐮收割小麥。國家糧食豐産科技工程河北省課題組適時組織2006年夏季聯查,結果令人鼓舞:通過推廣一系列高産、節水成熟技術,項目區內藁城、正定等縣市的大面積優質小麥喜獲豐收。
河北省是國家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的實施省份之一,承擔著“河北小麥玉米兩熟豐産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課題。課題實施以來,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區、黑龍港地區、冀東平原區3個生態類型區建立了100萬畝示範區和1000萬畝輻射區,通過高産、優質、高效、節水等成熟技術的系統集成,形成了3套適合3個生態類型區的技術體系,並在相應區域示範推廣。課題組針對河北省冬小麥、夏玉米兩熟地區水資源匱乏、熱量資源緊張、夏秋糧生産不均衡等限制糧食産量水平提高的關鍵問題,圍繞“節水高産並重”和“夏秋糧均衡增産”開展豐産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在極度缺水的黑龍港地區,突出各種節水技術的綜合應用,通過品種選用、秸稈還田、縮行種植、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等技術的實施,形成了節水條件下的兩熟豐産技術體系。這3套技術體系産生了顯著的增産增收效果,為全面提升河北糧食生産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課題組在10個示範縣建立小麥高産攻關田和大面積示範田,實施“縮距、增行、減水、調肥”的栽培技術,穩定實現了畝産600公斤以上。在正定縣,項目組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説,科技人員指導農民把以往澆凍前水時施肥改為春季澆水時施肥,由於此時正處於小麥生長旺季,同樣多的肥料卻能每畝增産50公斤;同時,減少澆水次數一到兩次,在提高産量的同時畝節水50立方米至60立方米,節水率30%左右。一增一減之間,農民的收益就得到了保障。(記者 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