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540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董峻)今年是國際防治荒漠化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當天表示,荒漠化已嚴重威脅中華民族生存空間、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40億元人民幣。

    國家郵政局17日發行了“國際防治荒漠化年紀念郵資封”。祝列克是在其首髮式上説這番話的。他説,近年來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荒漠化和沙化持續擴展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沙化面積由1995年至1999年的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2000年至2004年的年均凈減少1283平方公里。

    “但是,我們仍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的沙化形勢仍很嚴峻。”祝列克説,在全國有30個省份的889個縣、旗、區分佈有沙化土地。全國沙化土地有173.9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12%。

    此外,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濫樵採、濫開墾、濫放牧、濫採挖、濫用水資源等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乾旱等不利的氣候因素對加速荒漠化和引起沙塵天氣的可能性仍然不可低估。

    荒漠化,特別是沙化問題,是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著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截至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為3600萬平方公里,而且正以每年5萬到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

    “面對荒漠化的威脅,我們的成就仍很脆弱。”祝列克表示,防沙治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完)

    我國力爭到2010年基本遏制荒漠化擴展趨勢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董峻)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17日表示,我國將重點對北方地區的荒漠化問題,尤其是土地沙化問題進行集中治理,力爭到2010年基本遏制荒漠化擴展趨勢。

    中長期目標則是,到2030年,在鞏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人進沙退;到2050年,爭取使凡能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都基本得到治理,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主任劉拓表示,我國土地沙化防治實現了整體好轉,但局部地區仍在擴展,比如新疆南疆地區、甘肅民勤等地,這些地方都是重要的沙塵源區,加速治理刻不容緩。防沙治沙就是要依靠科學,標本兼治,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既要治沙,又要治窮;既求生態效益,又求經濟效益,實現協調發展,長治久安。

    另據了解,我國防沙治沙重點工程之一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十一五”期間林業建設規模為5881.66萬畝,佔規劃任務的51.78%。這一工程將通過機制創新和體制改革,激活工程建設的原動力,形成可持續的生態建設機制;通過依法治沙,提高執法水平,保護工程建設成果;通過項目拉動,促進社會資金和各種生産要素向工程區聚集,增加林業建設投入。(完)

    國家林業局:預防土地沙化要解決好“三口”問題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董峻)在我國廣大沙區,過度放牧和過度樵採對生態破壞影響巨大。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17日表示,預防土地沙化應當著力解決好人口、牲口、灶口“三口”問題,這是當前防沙治沙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這位負責人説,今後的防沙治沙工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做好“防”的文章:切實保護沙區自然植被,嚴格執行“三禁”措施,禁止濫開墾、濫放牧、濫樵採;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以及因保護生態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劃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在沙區,合理調配江河上、中、下游的生活、生産和生態用水,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方式和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替代燃料,因地制宜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沼氣等能源,有條件的地方應鼓勵農牧民營造薪炭林。加強防沙治沙執法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破壞沙區植被行為。

    治沙方面的總體戰略是,對於沙漠綠洲周圍,要營建防風固沙林帶、林網,保護現有天然荒漠植被和綠洲;對於半乾旱沙地類型區,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基礎上,通過大力開展造林種草、小流域治理和生態移民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適度開發利用沙區資源;對於青藏高原高寒沙地類型區,保護現有自然生態系統,採取以封育為主要方式的綜合措施恢復植被,嚴禁不合理的開發。(完)

 
 
 相關鏈結
· 林業局:我國兩大沙地沙化面積已呈整體逆轉態勢
· 寧夏採取措施遏制土地荒漠化
· 《北京宣言》呼籲各國支持婦女參與荒漠化防治
· 我國荒漠化防治成效顯著 初步遏制持續擴展趨勢
· 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27%
· 回良玉在婦女與防治荒漠化國際會議開幕式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