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高校不得委託仲介招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

    家長和考生要分清招生類型,謹防上當

    針對招生代理熱的現象,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校招生是學校行為,由高校招生部門代表學校行使招生權力。在高校招生錄取過程中,學校招生部門與各省(區、市)高校招生機構直接聯絡,由各省(區、市)高校招生機構投檔,高校按照事先公佈的計劃、規定的程序和分數要求完成招生錄取工作。

    這位負責人指出,教育部明確要求,高校不得委託任何仲介組織和個人參與招生工作。對所謂的仲介組織或個人號稱辦理招生入學事宜的,家長和考生要分清是否屬於普通高校招生類型還是其他形式,謹防上當受騙。(記者 袁新文)

    家長、專家談“招生代理熱” 消除“黑洞” 呼喚“陽光” 

    近日,人民日報對招生代理現象進行了披露,引起了廣大讀者的關注。(相關報道分別見6月14日文化新聞版《高考過了 “代理”來了》和6月16日文化新聞版《“招生代理”陷阱多》)招生代理熱潮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如何堵住高招過程中的“黑洞”?一些家長和專家就此發表了看法。

    希望孩子好 又擔心受騙

    家長渴望教育公平“貨真價實”

    河南一位侯姓家長説:“我收到了不少招生代理廣告,對這種廣告,我心裏也很矛盾。雖説無論花多少錢,我都希望孩子能上個好學校,但我也知道這種代理是違法的,擔心萬一落個人財兩空,反而把孩子給耽誤了。”

    “在報紙上看到過招生代理廣告,我根本不相信他們。”河北省石家莊市的考生高小燕的媽媽説:“雖然周圍也有一些朋友的孩子是掏錢上的大學,但我覺得,如果孩子本身成績就低,即使勉強上了名牌大學,也會跟不上課程,對孩子來説是種人為的‘拔高’,反而會傷害到他。而且通過這種渠道上學,最終發的文憑是真是假,我也很懷疑。”

    江蘇考生張玲的家長也收到了數十份代理的廣告,反復思量後擔心上當受騙。這位家長説:“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鉅額的仲介費,不過周圍的確有朋友通過這種渠道讓孩子上了學。我衷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制止這種非法行為,保證教育的公平性。因為這對那些努力復習考上大學的孩子來説,太不公平了!”

    代理熱原因有三 “陽光”招生是良策

    專家建議健全高招監督體系

    “招生代理熱”産生的根源是什麼?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教授認為原因有三:

    根源一:高考招生制度中的“黑洞”。這種“黑洞”實質上源於高校和政府權力資源之間的博弈。業內人士透露,這些招生代理公司利用這樣或那樣的人脈關係,拿到了一些高校的“調劑指標”。這些“調劑指標”既是他們生存的依託,也是教育腐敗和教育不公滋長的土壤。

    根源二:招生代理鉅額利潤的誘惑。招生代理公司往往宣稱,加盟者每成功諮詢一名學生,利潤是1000元至3萬元,併為加盟者提供零風險代理,即只需向公司交付幾千元的管理費,就可獲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利潤。風險看上去這麼小、回報似乎又如此大,許多人都難抵這樣的誘惑。在從事招生代理的人員中,有公務員、教師、醫生、軍人等各種人群。為了潛在的利潤,加盟者競相把目標轉向自己的親人、朋友,最終受害的其實還是學生。

    根源三:家長信息閉塞,急求一紙文憑的心理。越是信息閉塞的地方,招生代理的市場往往越大。由於信息閉塞,家長搞不清“計劃內招生、計劃外招生、自考”等招生形式的區別,使得招生代理有機可乘。此外,每逢高考,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和高校主管招生的負責人往往手機、電話一律不通,招生的正常諮詢渠道不暢通,小道消息便四處彌散,使一些招生代理能順利刊登虛假廣告,或冒用高校名義發佈虛假信息。

    顧海兵認為,要根治招生代理熱,消除招生“黑洞”,根本還在於招生過程要做到“陽光”,這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加大對高校的監督。他還建議,媒體應積極提供公共産品,比如派送免費報紙向考生和家長解惑;高校應主動公開報考和錄取信息,讓正常的教育諮詢渠道暢通運轉。(馮瑄)

 
 
 相關鏈結
· 山東通知要求制止並打擊非法高校招生代理行為
· 湖北將組織專項檢查嚴查違規成人高校和招生仲介
· 海南省教育廳:今年高招不“點招”任何一名考生
· 湖南省加強對高招加分政策中舞弊行為的治理力度
· 江西高招辦提醒:招生傳單漫天飛 三類陷阱要警惕
· 湖南省高校超計劃招生將被暫停甚至取消招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