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部長: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8%左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姚潤豐)農業部部長杜青林6日説,到“十五”時期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48%左右,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38%,一些重大技術領域已在國際上形成了競爭優勢。

    杜青林是在此間舉行的全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説這番話的。

    據悉,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取得了重大進展,以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雜交大豆、轉基因三係雜交抗蟲棉等為代表的育種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已經開始在農業生産中發揮作用,由此揭開了我國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生産力發展的新篇章。

    最為突出的是,水稻矮化品種的培育成功,使單産提高了50%,帶來了水稻生産的第一次飛躍;雜交水稻優勢利用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單産又提高20%以上,帶來了世界水稻生産的新跨越;超級稻育種技術的新突破,實現了畝産800公斤的跨越,正在引領水稻生産的“第三次革命”。

    此外,雜交玉米、矮敗小麥、轉基因抗蟲棉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成功研發和推廣應用,使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糧棉油等大宗農作物的生産能力。畜禽品種改良和規模化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名特優新水産品養殖技術的進步,使畜牧水産養殖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我國肉類、禽蛋和水産品總産量躍居世界首位。

    杜青林同時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科技總體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從整體來看,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實力薄弱、核心技術缺乏,一些出口創匯農産品品種和重大技術裝備仍主要依賴進口;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很多成果不能變成現實生産力;農民科技素質總體不高,農業科技普及不普遍;農業科技投入總量偏低,創新與應用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