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而今邁步從頭越-獻給長征勝利70年暨建軍79週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血與火的洗禮,熔鑄出不可戰勝的人民軍隊

    經歷過艱難遠征的紅色大軍,從此成了充滿生命力的紅色種子。長征結束僅僅13年,毛澤東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嶄新共和國的誕生。在他身後,站滿了從長征中走出的一代精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湊巧的是,這一天與長征勝利時一樣,也是在10月。

    “黨的堅強領導,是長征勝利的關鍵。”徐佔權研究員説,毛澤東在總結長征勝利經驗時曾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産黨。沒有共産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我軍自創建之初,就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肖克曾回憶,長征出發前,作為黨對紅軍根本領導制度的黨委制曾一度被削弱,給紅軍建設帶來了損害。

    危急關頭,是毛澤東再一次挽救了紅軍。

    從“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從建立井岡山根據地到奪取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産黨人創立了建設一支人民軍隊的各項根本原則。然而,隨著“左”傾教條主義者佔據了蘇區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在指導革命戰爭實踐中形成的一整套正確主張被全面否定。結果是,全國根據地力量喪失90%以上,紅色大軍不得不告別曾養育過他們的紅色土地,被迫在血色殘陽中踏上戰略轉移的遠征之路。

    “走又走不動,天天被敵人追著打,大家都感覺很窩囊。”回憶起血戰湘江的慘狀,唐進新説。

    沒有什麼比死者的鮮血更能引發生者的反思的了。面對一批批倒下的戰友,幾乎每一個長征將士都像唐進新一樣,對“左”傾路線深惡痛絕,懷念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打勝仗的燦爛日子。

    在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成為中央最高決策層的實際核心,重新掌握了紅軍的指揮權。

    這一刻,扭轉了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命運。

    “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兵臨貴陽、虛指昆明……重新把舵的毛澤東以一連串中外戰爭藝術史上罕見的大手筆,指揮紅軍以指東擊西、形南實北的高度靈活動作,呼嘯馳騁于黔桂川滇的萬水千山之間。在蔣介石還在對著地圖上那些複雜迂迴的紅色線條而迷惑不解時,數萬紅軍早已跳出包圍圈。

    “長征,為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整個中國革命戰爭全局範圍內得到檢驗與公認,提供了廣闊舞臺。”軍事科學院戰略教研部姚有志將軍認為,正是通過長征,全黨全軍真正認識和理解了毛澤東和他的軍事思想,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中國革命戰爭全局上的指導地位。

    遵義會議後,紅軍各部隊在團以上各級機構中恢復了黨的領導制度,並加強了連隊黨支部的建設。在遵義會議後任營教導員的老紅軍方國安回憶説:“長征中,不管情況多緊急,部隊多疲勞,黨的組織生活一直沒有間斷。”

    無論是強渡大渡河的勇士,還是飛奪瀘定橋的英雄,都是由共産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聶榮臻生前曾回憶,每打一仗下來,黨團員負傷之數,常常佔到傷亡數的25%,甚至50%。

    方國安老人説,共産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加堅定了廣大官兵對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立軍之本的認識。

    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長征,錘煉出了一支越戰越強的人民軍隊,錘煉出了人民軍隊的一代精英。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十位大將和1300多位上將、中將和少將中,90%以上參加過長征。

    擔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史沫特萊在毛澤東及其戰友們到達陜北的第3年,走進了這支紅色大軍。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這位著名的美國女記者滿懷信心地寫道:“長征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

    曾思玉將軍回憶,抗戰爆發後,連參加過長征的炊事員、衛生員都能到敵後發動起一片群眾……

    “第一仗,我們就給了日本人一個下馬威。”當年吹響平型關戰鬥進攻號的司號員強勇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激戰一天,殲敵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馬車200余輛,繳獲的呢子大衣,足夠全師每人一件。”

    夜襲陽明堡、設伏雁門關、血戰黃土嶺……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説,這些戰鬥之所以著名,其意義並不在於戰果的豐碩,而在於對日軍囂張氣焰的迎頭痛擊和對全國人民抗戰信心的極大鼓舞。從此之後,一時甚囂塵上的“速亡論”再沒有了聲響。

    全面侵華之初,日軍並未將共産黨所領導的隊伍視為對手——這支剛剛經歷過長征的部隊,人數不足4萬,不少士兵還沒有一支步槍。然而,正是這支隊伍,使兇殘的日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在歷時8年的全國抗戰中,敵後軍民殲滅日偽軍170余萬人,解放國土100余萬平方公里,建立了遍及19個省區的抗日根據地……

    無論是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在敵後戰場,還是與國民黨軍隊逐鹿天下,或是與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廝殺在三千里江山,從長征隊伍中走出的紅軍將士始終是這支不可戰勝的軍隊的中堅力量。

    歲月悠悠,那場偉大遠征的親歷者帶著他們紅色的記憶一個個離開。在他們身後,這支經歷過長征戰火洗禮的人民軍隊正如史沫特萊所言,還在繼續創造歷史。

    從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到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人民軍隊的建設目標始終盯著國際軍事發展的前沿:全軍各級指揮手段已實現自動化並快速向信息化發展,精確打擊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實現飛躍。

    濟南軍區某紅軍團“紅一連”是一個曾涌現出10名戰鬥英雄,榮立48次戰功的英雄連隊。然而,新一代紅軍的傳人們並沒有躺在先輩們創造的功勞簿上。指著全連官兵探索編寫出的“裝甲車涉水登陸法”小冊子,連長李堂林説,真正履行好我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作為一支在長征中就勇當先頭兵的部隊,我們在新軍事變革中同樣應該勇當先頭兵。

    “打頭陣,當先鋒!”長征精神如同征戰的號角,鼓舞著人民軍隊的新一代官兵。

    “經過兩年探索實踐,我們已在一體化訓練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成都軍區參謀長呂登明在建軍79週年前夕接受採訪時説,“一體化訓練的結果,是‘1加1大於2’。”他舉例説,集情報偵察、導航定位、立體機動、火力打擊、指揮控制、戰場管理等能力於一體,可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新型步兵作戰群,人員減少三分之一,作戰能力卻成倍增長……

    從訓練手段的改進到訓練觀念的變革,從人員素質的歷史性飛躍到編制構成的精幹高效,從常規武器的長足發展到國防尖端技術的重大突破,從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自己的面貌,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70年過去,紅軍將士們的萬里長征,已作為舉世罕見的人間奇跡和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永垂史冊。一代中華優秀兒女用生命熱血鑄成的長征精神,也已經注入進我們黨、我們軍隊、我們民族的今天與未來。(完)

    1 2  
 
 
 相關鏈結
· “長征路上看交通”系列採訪活動28日正式啟動
·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史》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 “《長征組歌》巡演長征路”出征儀式在北京舉行
· 《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主題宣傳活動反響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