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陳斌華)2006年上半年兩岸經貿關係繼續保持發展勢頭。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1至6月,大陸方面共批准台資項目1743項,合同利用台資55.2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10.34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額達502億美元,大陸對臺出口95.7億美元,大陸自臺進口406.3億美元。
截至2006年6月,大陸方面累計批准臺商投資項目70276項,合同利用台資958.15億美元,臺商實際投資428.07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為5460.05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912.98億美元,台灣向大陸出口4547.07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實現貿易順差累計達3634.09億美元。目前,祖國大陸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國務院臺辦經濟局局長何世忠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披露了上述數字。
何世忠指出,儘管兩岸經貿關係在2005年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當前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還面臨著很多困難。長期以來,由於台灣當政者的阻撓,兩岸經貿交流一直處於間接、單向的狀態,限制了兩岸經貿合作的發展。兩岸間至今不能海上、空中直航,大陸産品輸臺受到歧視性的限制,2000多種大陸商品不能進入台灣,大陸的企業不能入島投資,商貿人士赴臺訪問受到諸多限制,嚴重制約了兩岸經濟合作的擴大。
他説,特別是台灣地區領導人2006年元旦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所謂“大陸經貿政策新思維新作為”後,台灣當局出臺了配套管理措施,兩岸經貿交流受到進一步限制,受到包括台灣工商界人士在內的廣大台灣同胞的質疑和反對。在今年7月28日結束的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上,台灣當局堅持所謂“台灣優先”、“全球佈局”原則擬定兩岸經貿政策,致使放寬臺商投資大陸40%上限、兩岸直航、開放銀行赴大陸設立分行等議題未能獲得通過,兩岸經貿交流仍然受到台灣當局的限制。
何世忠説,今年4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台灣各界人士時,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對於深化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實現兩岸雙贏和共同繁榮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落實胡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有關指示,大陸有關方面採取了各項措施,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4月14日至15日,國共兩黨聯合在北京舉辦兩岸經貿論壇,與會代表就攸關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的直航、農業、旅遊、金融等重要議題進行了研討,並形成了共同建議。中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佈並通報了大陸方面將進一步採取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得到了兩岸同胞和海內外輿論的高度肯定和普遍歡迎。
——順利實現2006年臺胞春節包機,並在班次、航點、搭乘人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6月,兩岸航空業民間組織按既有模式溝通協商,就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和開辦專案包機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達成了共識並做出框架性安排。7月20日,專案包機順利實現首航。
——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直航取得新進展。5月18日,廈門與金門客運班輪開辦兩岸包裹業務,滿足了台資企業及兩岸民眾的用郵需求。6月8日起,增開福建泉州石井港赴金門的客運直航,為台灣同胞進出大陸及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開通了一個新通道。6月24日至26日,在澎湖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福建省優良家庭用品禮品展銷會,促進了福建與澎湖間的經貿交流。
——繼去年7月宣佈台灣水果準入品種從12種擴大到18種、並對其中15種水果實行進口零關稅措施後,在4月兩岸經貿論壇上,又出臺了7項涉及兩岸農業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對11種蔬菜、8種水産品實行進口零關稅,並會同有關部門積極落實。6月至7月,大陸有關部門通力配合,緊急採購台灣香蕉200噸,緩解了台灣農産品的銷售壓力。
——2月8日,大陸宣佈恢復對臺漁工勞務合作,並經兩岸有關民間行業組織的共同努力,4月30日簽署了《關於合作開展漁工勞務業務的協議》,5月19日派出首批漁工。
——5月,“第二屆海峽兩岸信息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在台北舉行,兩岸專家學者就加強兩岸信息技術標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交換了意見,並達成多項共識。
——在國家開發銀行與國臺辦合作為臺商提供融資支持的同時,7月10日,華夏銀行又與國臺辦簽署了《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合作協議》,5年內為台資企業提供200億元人民幣融資支持,並在簽約現場與12家台資企業簽署了授信協議。
何世忠表示,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指示,進一步落實與國、親、新三黨領導人會談、會見達成的共識,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