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客居在武漢植物園的三峽植物有望在年內重返故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8月3日電(記者戴勁松)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客居此間已8年之久的三峽植物有望年內重返故里,為350平方公里的三峽水庫消漲帶披上綠裝。

    目前,武漢植物園已從60種遷地保護的三峽植物中篩選出了首批耐水耐旱植物,擬用於三峽庫區消漲帶的植被重建。武漢植物園專家吳金清稱,這些“植物移民”返鄉將有助於庫區物種資源的保存和發展,並調整庫區植物生長的數量和結構。

    據介紹,三峽工程2009年竣工後,三峽水庫人工控制的水位在145米至175米之間,水庫兩岸將形成長約5000公里、垂直高差達30米的“黃色裸禿”地帶。這塊沒有植物覆蓋的地帶已成為三峽工程重要的生態問題之一。

    自1998年以來,武漢植物園開展了三峽庫區自然消漲帶植物資源的遷地保護、水庫消漲帶適宜物種的篩選和快速繁殖試驗,投資800萬元建成了一座模擬三峽庫區的消漲帶景觀,從三峽自然消漲帶生長的405種植物中選擇60種植物進行遷地保護和生態適應性實驗。

    研究發現,三峽消漲帶植物的生長規律與普通陸生植物剛好相反,它們在夏秋季常被水淹沒,生長停止,處於休眠狀態;在冬春季常露出水面,進入生長繁殖期。經多次實驗,科研人員篩選出了中華蚊母、疏花水柏枝等首批適應三峽水庫消漲帶水位漲落規律的植物,這批曾經生長在三峽庫區的鄉土物種忍耐水淹的時間為3至6個月,有些物種可以忍耐水淹時間達9個月。

    今年4月,在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召開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要求儘快開展三峽庫區消漲帶植被重建的示範工程。專家説,示範工程有望年內批准上馬,這意味著三峽“植物移民”將能重返庫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