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自治區形成草原保護和畜牧業生産雙贏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1日電(記者吳國清)記者近日在鄂爾多斯草原採訪時看到,過去“黃沙漫天飛,養畜沒草喂”的荒漠草原,由於近幾年實行禁牧封育、牲畜圈養,已經鬼斧神工地恢復了綠色植被。據市委書記雲峰介紹,全市牲畜飼養量也由2000年的615萬頭(只),發展到2005年的1380多萬頭(只),出現了生態恢復、生産發展的雙贏局面。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在廣袤的草原上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保護草原生態,調整畜牧業生産結構,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全區畜牧業生産方式發生了歷史性轉變。

  內蒙古草原過去由於忽視草原保護,牧區牲畜大量超載,草原生態嚴重惡化,全區畜牧業生産一直難以突破傳統的粗放經營格局。近年來,內蒙古在認真落實草原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到戶的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同時,按照科學規劃、有效保護、加快建設、持續利用的方針,大力實施草原保護建設工程,走出了一條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相結合的路子,草原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據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陶克介紹,近幾年,全區草原全面推行以草定畜、季節休牧、劃區輪牧的科學飼養方式,探索草畜平衡,實施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基本牧場保護等制度,在保護草原資源方面取得了成效。2005年,全區禁牧休牧面積達到6.24億畝,草原建設總規模達到9670萬畝,為全區生態建設實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做出了重要貢獻。

  調整和優化牧業結構,給自治區畜牧業帶來質的變化。在草原畜牧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目前,全區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牲畜頭數佔全區牲畜總頭數已由5年前的20.9%提高到2005年的68%,總量已經超過牧區。

  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使內蒙古畜牧業從追求數量向質量、效益與生態並重的方向轉變,畜牧業在第一産業中的比重明顯提高,産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目前,自治區畜牧業産值佔第一産業的比重由5年前的37.8%提高到去年的47.6%,首次超過了種植業産值,已經成為全區第一産業的主要增長點。而且,牲畜存欄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牧業年度,全區牲畜存欄總數突破1億頭(只)大關,比5年前增長45.4%。牲畜出欄率大幅度提高,由5年前的52.3%,提高到2005年的79.07%,生産週期也顯著縮短。更可貴的是,內蒙古發揮畜牧業優勢,培養起伊利、蒙牛、鄂爾多斯、鹿王、維信、草原興發、小肥羊等一批畜牧業龍頭企業和特色畜産品名牌産品,市場優勢日益突出。據自治區農牧業廳提供的數據,去年,全區百萬元以上畜産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12億元,年實現利潤48億元。全區畜牧業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已認定無公害畜産品産地89個,認定綠色食品205個。

  加大科技興牧力度,使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圍繞特色和主導畜産品生産,全區培育和推廣了內蒙古白絨山羊、科爾沁牛等一大批畜産品優良品種,大力推廣了家畜人工授精等重大牧業技術,牧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全區牲畜良改比重達90.7%。牛奶、肉牛、肉羊等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優勢農畜産品産業帶初步形成。(完)

 
 
 相關鏈結
· 河南將加大對畜牧業投入 扶持40個縣規模化飼養
· 國務院扶貧辦提出:加快發展西南地區草地畜牧業
· 陜北成立肉羊産業協會幫農民解決發展畜牧業困難
· 天津市今後五年內將投資3000萬元打造生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