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巴渝大地驕陽似火。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重慶市忠縣復興鎮,挖掘機挖起長江邊的沃土,大卡車來回穿梭將土運往山上的耕地裏。在重慶市涪陵區黃桷嘴社區,陡峭的地形導致機械設備無法施展,長長的馱馬隊艱難地將肥土一次次馱上山。從今年7月開始,一場旨在搶救水庫淹沒區耕地耕作層、易地培肥耕地的“移土培肥工程”,在三峽重慶庫區9個區縣鋪展開來。
三峽工程蓄水後,重慶庫區將淹沒1.2萬公頃耕地,這部分耕地多為沖積土,土層肥厚,産出率高,是庫區農用地的精華和不可再生的重要資源。為搶救、保護和合理利用這一資源,提高庫區移民耕地質量,重慶市提出在三峽庫區實施移土培肥工程。該項工程由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同出資11億元建設,將分兩期對庫區139米至175米水位線的0.8萬公頃耕(園)地實施耕作層剝離、搬遷。重慶市正在實施的是移土培肥一期工程,共涉及萬州區、忠縣、開縣等9個區縣。按照規劃,重慶市將趕在9月20日前剝離轉移1831公頃淹沒區耕作層土壤。
在三峽重慶庫區,一個個取土、運土、存放土及覆土的緊張施工場面隨處可見。為趕在三期蓄水前搶完沃土,一個月來,重慶市國土部門幹部職工冒著酷暑,與廣大庫區人民一道堅持奮戰。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局長張定宇説:“為使寶貴的耕地資源得到永續利用,推動庫區移民安穩致富,苦點、累點值得。”
8月24日,記者在重慶市雲陽縣九龍鄉活龍村看到,通過移土培肥,原本零星破碎的耕地已連成了片,土層厚度也由以前的10多厘米增加到了30多厘米。據專家介紹,實施移土培肥後,三峽庫區耕地的綜合産量可提高30%左右。
“移土培肥工程是一項造福庫區人民的惠民工程,農民投工投勞既能給自己造田肥地,又能得到政府支付的勞務費。”活龍村村支書王槐仲説,該村移土培肥工程于8月3日正式啟動,每天都有百餘村民為工程擔土、覆土,擔得少的每天也能掙五六十元,到工程結束時,掙得最多的村民能收入3000多元。(記者余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