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南規範建設社會信用體系 收集信用數據兩億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9日   來源:人民日報

    企業及個人的信用記錄,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經濟身份證”,其重要性如今在湖南正逐步被公眾認識。日前,長沙市一位王姓居民到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申請住房貸款,因在銀行留有不良記錄而被拒絕。這是湖南開通信用信息服務半年多來,實施失信懲戒的一例。迄今,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統已收集企業、單位及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兩億多個,其中三成已向社會開放,公眾可通過上網及電話、手機短信等多種方式直接查詢。

    以打造“誠信湖南”、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湖南省傾力建設以“三庫一網一平臺”為核心的社會信用體系。省委、省政府全力協助人民銀行、工商、公安三部門,分頭建立核心信用信息數據庫。同時以湖南電子政務外網為平臺,收集交換省內行政、司法機關所掌握的企業和個人信用數據,並開通“湖南信用網”,面向公眾提供相關諮詢及資訊服務。

    “三庫”上與全國聯網,下接各基層單位,有效實現信息共享,被湖南社會各界譽為防止失信行為的“防火墻”。據湖南省人事考試中心介紹,過去他們常為“槍手”代考而煩惱,但在今年4月全國職稱外語和一級註冊建造師資格考試中,他們上網鏈結“公民信息數據庫”查驗身份,快捷查出並清理代考人員584人。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新生事物。湖南繼在全國率先出臺集信用信息採集、披露、使用於一體的《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後,又通過在本地媒體開闢信用建設專欄、印發《社會信用體系知識讀本》、創辦“信用研究中心”等多種形式,大力普及信用知識,引導社會信用需求,並讓誠實守信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和社會規範。

    建設“誠信湖南”使湖南公眾的信用意識明顯增強,查詢使用信用信息蔚成風氣。人民銀行系統“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月均查詢量已逾6萬餘次;湖南“公民信息數據庫”,月均查詢量達17萬人次;湖南信用網月訪問量已超過100萬人次;湖南工商系統“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有關守信與失信企業的記錄廣受矚目。

    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受益。長沙市經濟適用房中心通過核實購房申請人的身份,發現並處理騙購經濟適用房案例40余起。隆回縣查閱個人信用信息,查出了33個冒領養老保險金的人。

    “一處失信,處處制約;事事守信,路路暢通。”記者走訪湖南各金融機構,了解到他們均已將貸款與企業、個人信用情況緊密結合,對於信用記錄良好者,提供優惠貸款利率;對於有不良記錄者,則敬而遠之。他們依據不良信用記錄,迄今已累計拒絕3000余筆貸款申請,同時為上萬信用良好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各類優惠信貸服務。(記者賀廣華)

 
 
 相關鏈結
· 湖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