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8月29日電(記者 陳鋼)記者從陜西省水保局了解到,陜北黃土高原地區農民近年修建的“攔泥又收糧”的淤地壩,已形成高産農田80多萬畝,每年可提供糧食2億多公斤,成為生態建設的重要保障。
陜北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修建溝壩就是在水土流失嚴重的溝道裏“築道墻 ”。這堵“墻”既可以調節洪水強度和蓄水,又可以攔截從山坡上衝下來的泥沙以及表層土壤攜帶的大量肥質,使淤積泥土形成平整肥沃的壩地。良好的壩地畝産糧食一般在300公斤左右,是坡耕地的6至7倍,梯田的2至3倍。
據陜西省水保局介紹,截至2005年底,陜西省3.91萬座淤地壩累計形成總庫容55.02億立方米,其中攔泥庫容37.26億立方米,可淤地108萬畝,目前已形成高産穩産基本農田80多萬畝。
黃河之患,症在泥沙。修建於溝道中的淤地壩工程,是防止溝道泥沙下泄的一道道防線,是減少泥沙入黃的有效措施。2003年國家有關部門啟動淤地壩建設試點工作以來,陜西省把淤地壩建設作為水利水保工作的重要內容,組織實施了陜北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建設工程。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陜西省將以104條小流域示範壩係建設為重點,計劃建設淤地壩2.5萬座,其中骨幹壩1000座,通過實施淤地壩工程有效控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