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60年:向北開放的戰略促進內蒙古經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26日電(記者劉暢、柴海亮、王亞光)在中俄、中蒙邊境線上,內蒙古的18個口岸敞開了我國向北開放的門戶,催生了活力無限的沿邊開放帶。從滿洲裏、二連浩特到策克,從東至西一路走來,記者看到了內蒙古新邊疆、新口岸的崛起和向北開放的熱潮。

    滿洲裏口岸作為我國最大的鐵路口岸和中國對俄羅斯最大的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0%以上貨物的陸路運輸任務。2006年,滿洲裏口岸進出口貨物約2171萬噸,進出境人員約169萬人次。目前,滿洲裏各大賓館、飯店常年入住率都在90%以上,每天在滿洲裏生活、工作、旅遊的俄蒙客人達1萬多人。

    物暢其流,人暢其流,使得邊城滿洲裏日新月異,經濟迅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徜徉在高樓林立、中西合璧的滿洲裏市,可以看到一幅幅和諧的圖景:中俄蒙商賈來往不絕,買賣興隆;整潔的居民小區裏,市民或健身或聊天,悠然自得;加工貿易園區的車間裏,機器聲隆隆,生産線上産品源源不斷……

    同樣,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北緣、曾經偏遠而荒涼的內蒙古策克口岸,也開始在向北開放戰略中獲益。2003年,內蒙古慶華集團“走出去”,與蒙古國“蒙古之金”集團合作,共同開發蒙古國那林蘇海特煤田,每年從那裏進口煤炭過貨量超過200萬噸,使長期默默無聞的策克口岸一躍成為我國第七大陸路口岸和內蒙古第三大口岸。

    內蒙古額濟納旗副旗長蘭平薰説,策克口岸的迅速崛起,帶動了地方商業、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每年口岸經濟帶動的稅收佔到額濟納旗總稅收的一多半。

    向北開放,使得內蒙古諸多邊境城鎮獲得了騰飛的契機。烏拉特中旗依託甘其毛道口岸,擬將金泉工業基地建成國家重要煤化工、有色工業冶煉基地和口岸過貨資源的承接地。二連浩特市已經把進口資源落地加工作為發展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一批木材加工項目帶動了這個市的工業經濟發展。東烏珠穆沁旗依託境內外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産資源,一改多年不變的單一畜牧業經濟格局,建設資源型工業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已啟動建設10萬噸的鋅冶煉、10萬噸銅冶煉和3000噸仲鎢酸銨項目等。

    內蒙古向北開放,不僅興了邊,而且富了民。35歲的王澤軍來自內蒙古扎蘭屯市農村,1992年滿洲裏實行沿邊開放後,即將從東北重機學院畢業的他,懷揣著3000元錢來到滿洲裏“淘金”。在過去的10多年裏,他幹過導遊、俄語翻譯、買賣……經過10多年打拼,如今他已成為滿洲裏一著名私營企業的總經理,個人資産過億元。王澤軍説:“滿洲裏的沿邊開放,給我們這些有理想的人提供了機會。”

    與蒙古國接壤的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是一個傳統的牧業旗,這個旗大膽提出“打造蒙古國菜籃子”的構想。僅用幾年的時間,新巴爾虎右旗蔬菜出口基地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僅一個有500余戶人家的呼倫辦事處就建起了600多座蔬菜大棚,年出口蒙古國蔬菜5萬噸左右,每天都有蒙古國客商開車來這裡採購蔬菜,部分蔬菜還進入俄羅斯市場。

    呼倫辦事處牧民趙玉春種了4個大棚蔬菜和30畝菜地,蔬菜大部分出口,年收入超過4萬元。當地500余戶牧民像趙玉春一樣靠種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

    口岸,是內蒙古向北開放的基礎。近年來,口岸的發展得到了國家、內蒙古自治區的高度重視。內蒙古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已被批准為常年開關的國際性口岸;策劃多年的阿爾山國際口岸,隨著橫跨中蒙界河努莫爾根河大橋的建設,即將開通又一個中蒙商橋;阿日哈沙特口岸改為集中開關,延長了開關時間。目前,各口岸的擴能、擴容建設工程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多條以口岸為中心的鐵路大通道和公路正在或即將建設。

 
 
 相關鏈結
· 內蒙古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逐年提高
· 內蒙古打造人才資源開發精品工程 拓寬引才渠道
· 內蒙古自治區實行草場"休假"制度遏制草原荒漠化
· 內蒙古自治區06年財政用於支農支牧資金達87億元
· 陳光林: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