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6日電(記者 劉亢、劉健、王金濤)重慶市國企從2003年開始戰略性重組,4年時間,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截至今年10月,市屬重點國有企業集團由39家減少到21家,國有資産規模卻由1700億元增加到5400億元,排位由全國第十九位躍升到第七位;與此同時,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重慶市屬國企集團由1家攀升到16家。
重慶國企重組沒有重蹈過去“拉郎配”的覆轍,而是開創了發展新空間,其成功關鍵在於:不是簡單憑藉行政手段捏合、拼湊,而是嚴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運用市場手段完成整合。
單個優勢企業與混合性集團進行互補性整合
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的前身是重慶市化工局和醫藥局。2000年8月,重慶市化工局和醫藥局在分離行政職能後,成立了化醫集團公司。然而,這並未徹底改變重慶化工、醫藥産業發展緩慢、虧損嚴重的局面。到2004年底,化醫集團資産負債率接近70%,下屬的不少化工、醫藥企業又因污染和擴産,面臨“不搬遷不行、搬遷又缺錢”的困境。
與此同時,一度瀕臨絕境的原核工業總公司建峰化工總廠卻絕處逢生,在成功轉産氮肥後,成為全國優秀化工企業。截至2004年,建峰化工總廠資産負債率不足20%,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如何讓“翻牌公司”變成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是決定國企戰略性重組成敗的關鍵。重慶市政府決定讓建峰化工總廠併入化醫集團,用兩者優勢互補來助推化醫集團脫困。整合後,集團的資産負債率不到30%,使集團的信用大增,也為化醫集團的搬遷企業解了燃眉之急。集團所屬的天原化工廠位於重慶主城區,幾年前提出搬遷,但搬遷地點一直沒有著落。兩大企業整合後,建峰化工總廠在涪陵區儲備地成了天原化工廠的新廠址,搬遷難題迎刃而解。化醫集團深厚的産業基礎與建峰化工總廠的豐富資源、優質資産相結合,為化醫集團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2006年6月,化醫集團又與重慶鹽業總公司實現重組整合,為化醫集團發展鹽化工奠定了基礎。
讓單個優勢企業併入混合性控股集團,實現互補性整合,是重慶國企整合的一大特色。2005年,優勢企業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公司併入重慶機電控股集團,不僅使重慶重型汽車産業得到快速發展,也為機電控股集團注入了活力。
靈活運作股權做大國有資産
近年來,重慶市涌現出兩大商業企業:一是商社集團,二是重慶百貨股份公司。前者是國有企業;後者是上市公司。1995年重百上市時,國有股份佔35%。但國有股權代表重慶市華貿國有資産管理公司,後來將17%股份轉讓給了重慶路橋公司,股權降為18%,而重慶路橋的大股東是民營企業。後經股權變更,重慶路橋在重百股份的實際控制股權已達19%。
兩大商業企業在競爭中呈現出“雙雄爭霸”的格局,使其發展都面臨巨大障礙:商社集糰子公司新世紀百貨和商社電器由於經營觀念新、營銷力度大,近幾年發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缺少發展資金:商業企業資産非常有限,抵押貸款阻力較大;同時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又沒有通行證。而重百股份是重慶市商業企業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發展資金充足,卻發展不快,自上市以來沒有定向募集過一次資金。一方想發展無條件;一方有條件卻未發展。為解決這個矛盾,重慶市政府欲讓重百股份與重慶商社整合,重百股份董事會卻以其為上市公司為由拒絕。
為促進兩家商業企業重組,重慶市政府先把華貿公司在重百股份中的18%國有股份劃轉給商社集團,使商社集團成為重百股份的股東。然後,商社迅速收購了部分社會法人股,使自己的股權達到21%,成為重百最大的股東。在擁有話語權的情況下,商社集團向重慶路橋公司要求回購其股份。經過反復談判,商社以9000萬元回購了重慶路橋股份,使自己的股權佔到了40%。除去20%的流通股,商社集團已佔據了絕對控制地位,剩下的法人股權則分屬於其他國有企業。這樣,商社集團以兩次股權收購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和重百股份的整合。
經過兩次股權運作,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商社集團擁有了一家資産優良的上市公司。現在商社集團銷售收入近150億元,在全國排第六位,名列西部第一,在重慶市場上人氣越來越旺,讓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商業巨頭都感到了壓力。
內部整合讓優秀企業家來操盤
如何讓重組企業成為有機整體而非“貌合神離”,是國有企業重組中的頭號難題。重慶市國企重組本著資本向優秀企業家集中的原則,讓優秀企業家整合和經營國企,創造性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實現了“1+1>2”的目標。
讓産品型企業老總成為國企控股集團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是促使控股集團從官辦“翻牌”公司轉變為真正市場主體的有效方式。重慶市機電控股集團是由工業局轉化而來的公司,而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則是一家在市場中成長起來的大企業。重汽集團併入機電控股集團後,重汽集團一把手成為機電控股集團總經理,推動企業由控股集團向産業集團轉變。
重慶市建峰化工總廠併入化醫集團時,一個小而強,一個大而弱,文化差異明顯,資産結構不同。但人事的調整卻漸漸彌合了巨大的差異。建峰化工總廠本是核工業總公司的下屬企業,由於主産品核燃料停産,總公司曾讓其就地解散,一下子上萬名職工和家屬陷入了困境。企業從此開始了艱難的轉産過程,賣過蘑菇,養過雞,最後轉産化肥,終獲成功。建峰總經理安啟洪也因業績出眾,而被任命為大集團的董事長和黨委書記,成長為帶領職工走出困境的優秀企業家。據悉,2006年,安啟洪挂帥的重慶化醫集團實現利潤4億多元;今年1至9月,集團贏利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0%。
産業鏈整合使企業強筋壯骨
安啟洪就任重慶化醫集團董事長後,開始在集團內部整合産業鏈,促使企業轉化為産業集團。化醫集團有一個參股子公司永川化工公司,集團想讓永川化工大發展,卻由於自己是第二股東而人微言輕。於是,化醫集團就和第一大股東江蘇泰豐公司交涉。經過艱苦談判,雙方最後商定共同注資,使股權相等。這樣一來,化醫集團不僅擁有了話語權,而且促進了永川化工公司的發展,今年預計實現利潤1億元。
連續8年虧損的川慶化工廠也是重慶化醫集團的下屬企業,2005年有效開工僅一個月,虧損2300余萬元。為此,化醫集團曾為川慶化工廠多方招商引資,並同內部多家企業商洽以內部整合的方式來拯救川慶。然而,其他企業都不願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化醫集團決定由重慶化工設計研究院託管川慶化工廠,並將川慶化工廠的産品、市場與重慶化工設計研究院的技術、管理和科研優勢有機結合,同時投入3000萬元予以支持。目前,川慶化工廠重新恢復了生産,丟失的市場正逐漸恢復,還新開拓了印度市場,企業今年開始盈利。
商社集團重組後,其麾下的新世紀百貨、重百股份和商社電器三家子公司統一採購、統一資源、統一資金流和物流,實現了供應鏈的整合,結果降低了20%的物流成本。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説,通過國企重組,重慶市國有資産佈局更合理,産業更集中,優勢集團和超大型集團發展能力更強,資源配置能力更優,國有企業的“板凳”和“帽子”也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