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1月6日電(記者姚潤豐、吳晶晶)建設科普畫廊、科普宣傳欄,增強圖書館、大中小學校、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和場所的科普功能……未來幾年,我國將大力加強少數民族科普資源和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科學文化需求。
這是記者從日前在海南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經驗交流會上獲悉的。
“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中國科協黨組成員苑鄭民表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總數超過1.7億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2%。長期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在科技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極大地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繁榮穩定。
他介紹,從2006年開始,中國科協與財政部聯合實施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將“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作為表彰對象之一,兩年表彰了20支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獎補資金達1000萬元。在財政部和國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科協在少數民族地區已經組建了150多支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因地制宜開展了示範創建、科普宣傳、科技培訓等獨具特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的科普工作,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與發展。
苑鄭民表示,今後將大力開發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科普宣傳品;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的科普設施建設,包括固定的和適應邊遠地區的流動設施,如科普大篷車等;支持少數民族語言報刊開設科普專欄、廣播電視播放科普節目,為他們提供少數民族語言科普作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電影等媒體在科技傳播中的重要作用,還將探索利用移動通訊、網絡等新的技術手段和方式來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