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成功試航。
巨大的儲存船艙。
工人們在進行細緻的殷瓦管焊接。陳飛 攝
4月3日,由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正式交付船東。世界頂級船舶建造歷史上又一次銘刻下了中國製造“零”的突破。
造價高達1.6億美元
全部汽化後的容量將達9000萬立方米,相當於上海全市居民1個月的天然氣使用量
在造船人心中,當今世界造船業的皇冠上有兩顆“明珠”:一個是比“泰坦尼克號”還要豪華的郵輪“瑪利亞號”,另一個就是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LNG已成為本世紀初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優化能源結構的開發利用重點。LNG運輸船需能保證在零下163℃低溫下,像變魔術一樣,把天然氣“壓”成液態,使其體積縮小到1/600。加上超長距離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能力,LNG船成為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産品。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建造LNG船的惟一一家企業。
這艘LNG船造價高達1.6億美元,幾乎等於五艘普通巴拿馬型散貨輪的總造價,而其鋼材消耗量卻僅相當於一艘7萬噸散貨輪。整個船裝載量為14.721萬立方米。全部汽化以後容量將達9000萬立方米,相當於上海全市居民1個月的天然氣使用量。
“巨無霸”上做出“針線活”
0.7毫米厚度的合金鋼板必須一小塊一小塊地拼接,全船焊縫長達120公里
遠渡重洋的LNG船,最擔心液貨藏品外溢或汽化,憋了“一肚子氣”的巨輪稍微不慎就會變成重磅炸彈。但航行中液態天然氣汽化在所難免。經過科研人員巧妙設計,改進動力推進系統,可把日常汽化的天然氣作為巨輪燃料。
這艘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長292米、寬43.35米、型深26.25米,堪稱海上“巨無霸”,但其建造工藝相當精緻,好比是作“針線活”。
LNG船要適應從常溫到零下163℃的溫度劇變,內部有一套複雜的系統。其中,貨艙維護系統由兩層絕緣箱和兩層薄膜組成,它是決定LNG船建造成敗的關鍵。僅這一部分,需要的配套零件就在50萬個以上。
我國自主研發的LNG船運用保溫瓶原理,為貨艙設計了半米厚的隔熱“內膽”,由內藏珍珠岩的5.5萬個絕緣木箱壘成兩層。打造最關鍵的絕緣層內壁,0.7毫米厚度的合金鋼板必須一小塊一小塊地拼接,全船焊縫長達120公里,工人在焊接時不能有一滴汗水沾上“鋼衣”,否則,保溫內壁就有可能出現紕漏,要花1000個工時來修復。
核心部件實現初步國産化
首制船建造週期為27個月,比日韓船廠首制船縮短了3個月
建造LNG船是幾代中國造船人的夢想。此前,這一市場一直被日本、韓國和歐洲少數船廠壟斷。1997年,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就開始了LNG船的前期開發研究工作。
公司總經理王勇告訴記者,LNG船的建造理念跟常規船完全不一樣,其保溫條件、運送條件非常特殊。
例如,要把不到一毫米厚的鋼板嚴絲合縫地焊接起來,該用多大的電流、多大的電壓,又需要什麼樣的速度來操作,這些參數當時國內都沒有。技術人員反復試驗,分析測量調試,僅攻克這個難題就花了幾年的時間。有了參數,但當時國內一時還找不到能勝任的焊接工人,就從最優秀的焊接工人中進行選拔培養、優中選優,還設立專門的培養車間,只有考試合格的才能上船進行操作。據透露,僅培養一個合格的焊工,大概就要投入近20萬元。
絕緣箱、殷瓦管、泵塔是LNG船的三大重要核心部件,製造難度大、精度要求高。在引進、消化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滬東中華進行了再創新,一些核心部件實現初步國産化,取得了首批創新成果。
據介紹,此艘首制船的建造週期為27個月,比日韓船廠首制船縮短了3個月。
滬東中華目前還另持有廣東、福建LNG項目4艘船的訂單,最短建造週期僅需17個月。該公司目前正積極投入新訂單的投標,同時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承接國外的LNG船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