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4月13日電(記者德吉、邊巴次仁)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雪域高原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透過經濟、文化、醫療衛生、社會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數字對比,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晰可見。
──財政收入:1988年西藏地方財政收入打破“零”的記錄,到去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3.14億元。
──醫療衛生方面:西藏人口平均壽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歲提高到67歲;孕産婦死亡率也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000/10萬降低到2006年的247.49/10萬。西藏目前共有衛生機構1343個,衛生技術人員9095人,其中執業醫師4270人。每千人病床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分別達到了2.64個和3.20人。西藏所有農牧民已參加了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合作醫療。
──人口和社會保障:舊西藏人口增長緩慢,廣大老百姓基本享受不到任何社會保障。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的200多年間,人口長期徘徊在100萬人左右。1953年西藏地方政府申報的西藏人口為100萬人,200年間僅增約5.8萬人。根據最新人口變動抽樣調查資料推算,2007年末全區總人口為284.15萬人,比上年凈增加3.15萬人;藏族人口總數比西藏自治區成立前翻了一番;目前參加各種社會保險的城鎮人數達到33萬多人。
──教育方面: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目前,全區73個縣已全面完成“普六”,人口覆蓋率達到100%,63個縣達到國家“兩基”驗收標準,“普九”人口覆蓋率達90.2%,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入學率分別達到98.2%、90.7%、42.96%和17.4%,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4.76%。
──社會生活:舊西藏地方政府統計,1950年的西藏約90%的人口沒有屬於自己的住房。如今,除少數牧區外,西藏所有的家庭都有固定的住房,旨在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于2006年起西藏開始實施的農牧民安居工程已讓11.4萬戶、57萬多農牧民遷入新居。去年,西藏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了2788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1131元。根據2006年的統計,西藏民用汽車保有量達14.39萬輛,比上年末增長35.2%,按當時總人口281萬人計算,西藏每20人就擁有1輛私車。
──經濟和社會發展:舊西藏,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工業,農業發展緩慢。2007年,西藏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71.77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11千公頃;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2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去年,共接待遊客40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實現旅遊總收入48億元,增長73.3%,相當於全區GDP的14.2%,比上年增長了4.6個百分點。
──交通、郵電、通信: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去年西藏公路總通車里程48611公里,比上年增加3798公里。舊西藏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通訊,去年年末西藏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44.2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5.5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52部/百人。
──民主權利:1961年,西藏各地開始實行了西藏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普選,翻身農奴和奴隸第一次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西藏人民享有了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已成為西藏自治區幹部的主體。據西藏自治區組織、人事部門統計,截止到2006年底,西藏全區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達62211人,佔全區幹部總數的69.36%;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32987人,佔全區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74.39%。
──文化方面:國家已累計投入7億多元用於西藏的文物保護工程,維修開放了1400多處宗教活動場所;2008年,還將投入5.7億元對22處文物古建築進行維修。目前全區擁有各類文化藝術工作者4000余人,其中藏族佔90%以上,大批藝術新秀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