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車玉明、杜宇、周英峰)一場空前慘烈的大地震,凝聚了整個民族的力量。面對遭受地震嚴重破壞的道路等基礎設施,面對暴雨、滑坡、泥石流等嚴峻的自然條件,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指揮下,全黨全國人民緊急動員起來,各地各部門緊急行動起來,想方設法籌集搶險救援裝備和工具,緊急調集醫療器械和藥品,千方百計調運瓶裝水、方便食品、帳篷、防寒衣被等生活必需品。
一台臺吊車、推土機、起重機,一輛輛救護車,一把把千斤頂、老虎鉗,給受困人員帶來生的曙光;一瓶瓶礦泉水,一塊塊麵包,一包包止血膠帶,一頂頂帳篷,源源不斷送來的救災物資,讓獲救人員感受到新的希望。
“你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
“叔叔,我要喝口水。”被埋在廢墟下20小時後救出的四川綿竹縣漢旺鎮一名小學生青青(化名),感受到光線後的第一意識就是要喝水。
據14日初步調查,僅汶川縣城受災群眾每天需要食品35噸,急需帳篷12000頂。大量傷員的救出需要藥品,而綿竹縣醫院、縣中醫院和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基本“停擺”,無法收治傷病員。
水!藥!麵包!帳篷……保障災區救援和生活用品成為抗震救災的迫切需要。
“我和你們一樣心情沉重,你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5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四川北川縣災區所説的這一番話,道出了黨和政府的心聲,讓無數國人為之心動。
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所,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莊嚴承諾,也是全國人民的真誠心願。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基礎設施保障組按照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積極協調有關方面,全力以赴保障災區搶險物資和生活用品供應。
在“黃金救援”72小時內,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一道道命令,數十萬救援大軍星夜兼程,趕赴災區。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正源源不斷運往救災一線。
開闢搶救生命的綠色通道
面對災區的需求,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緊急行動起來,在向災區調運物資的過程中創造了多項第一。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基礎設施保障組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調運災區所需藥品,儘快送達目的地;組織工業企業生産和支援抗災搶險急需的千斤頂等機具;千方百計做好應急生活物品保障和調運工作,向災區運送食品、飲用水和帳篷、防寒衣被等,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所。
5月15日,從接到需求到落實訂單,國家發展改革委僅用3個半小時,就聯絡近百家生産企業(單位),落實起重機等設備1528臺(套),千斤頂等各類工具87萬餘件(只),以及鋼繩1.5萬米、鋼釬20噸等數十萬件部隊救災急需的設備。這些物資已于當晚緊急調運抗震前線。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調集這樣多的物資,是歷史上不多見的。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説,“多爭取一秒,就可能多搶救一個生命”。
地震發生後,商務部先後組織多批生活必需品,包括1.1萬支手電筒、4萬節電池、20萬支蠟燭、356萬箱礦泉水、29萬箱方便麵、40噸奶粉、1060噸火腿腸、100萬個口罩、100萬雙勞保手套等已經或正在調運災區。
衛生部緊急調集手術器材、帳篷等物資共15個集裝箱,于13日抵達地震災區。截至16日,已先後調撥三批國家儲備藥品、醫療器械、疫苗和消毒物品,用於災區醫療和防疫工作。國家還從13家地方藥材代儲企業緊急調運了9類、170種價值近2000萬元的急救和防疫藥品,正在組織運往災區。
中石油緊急安排增加10萬噸成品油供應四川。中石化已緊急追加銷售川渝分公司柴油2萬噸、汽油1萬噸。將原計劃配置給湖北的成品油和長嶺、荊門煉廠原安排管道墊底的柴油調往四川,用於救災。
為全力保障地震災區的糧油供應,國家緊急動用中央儲備或國家臨時存儲稻穀10萬噸、小麥5萬噸、食用油1.4萬噸。中儲糧總公司在組織四川儲備油出庫的同時,將從鄰近省份調運食用油儘快入川,滿足救災需要。
為保證災區市場價格穩定,國家在14日下發了關於加強地震災區價格監管維護市場穩定的緊急通知。15日,四川、甘肅省物價部門對食品、飲用水、交通運價、救災物資等緊急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
鐵道部發出調度命令,要求對救災物資列車按高於客車等級組織運輸,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以最快速度運達。到15日17時,已安排運輸民用救災物資計劃1440車,已運達283車。
交通部週密部署,組織專業養護隊伍前往災區,確保已打通的公路的暢通;同時要求各地對抗震救災物資運輸的公路運輸實行“綠色通道”,對通過長江水運經過葛洲壩船閘、三峽船閘的成品油等抗震物資運輸開通“綠色通道”,並優先放行。
1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連夜調集了30架直升機參加抗震救災。15日2時22分,一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向汶川災區空投5噸食品、藥品等救災物資,這是我軍首次成功實施夜間雲中雲上空投。當天20時20分,空軍空降兵部隊首次向震中映秀鎮通過降落傘空投大型裝備,為下一步開展有效救援提供了可能。
一切服務於災區,已經成為大家的行動準則。中國交通通信中心副主任殷林説:“抗震救災單位需要多少海事衛星設備,我們就提供多少,全力滿足抗震救災需要,為災區架起與外界溝通的通信通道。”
在這場抗震救災的戰役中,涉及部門之廣,投入兵力之多,籌集物資之多,輸送物資之難,都是以往救災中所無法想象的。
抗震救災物資生産能力充足
當前,保障災區救援和生活用品成為抗震救災的急迫需要。抗震救災的物資生産和供應能力如何,能否滿足需要成為人們的關注點。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基礎設施保障組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有關抗震救災生産能力充足,能夠保證救災和重建需要。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有抗震搶險所需要的大型工程機械——汽車起重機生産廠家25家,年産量1.98萬台;挖掘機生産廠家23家,年産量6.8萬台;裝載機生産廠家40家,年産量16.18萬台;鑿岩機生産廠家10家,年産量50萬台;推土機生産廠家10家,年産量7400臺。此外,消防救災專用的輕便、簡易液壓助力機具,如液壓張力鉗、液壓剪、破拆工具等,國內也有一定生産能力。
在救災生活用品上,我國的羽絨衣被産量佔世界的80%,方便麵産量佔世界的51%。2007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瓶(罐)裝飲用水産量1812萬噸,同比增長14.8%;罐頭産量514萬噸。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統計,目前70%以上的工業品和80%以上的消費品在國內市場存在供大於求的現象。對於救災和重建的需求,我國實體經濟的生産和供應能力足夠應對。
連日來,中央和地方工業企業響應政府號召,從現有庫存中調配出一大批搶險救援物資。比如,徐工集團、中聯重科等企業提供了大量抗震救災設備;中國醫藥集團正根據四川急需清單,聯絡落實醫藥貨源;國家電網公司已安排發運180多臺柴油發電機;江蘇華宇燈具等企業,從原有客戶訂單中調配出一萬頂桅燈運往災區。
國內商業企業也緊急行動起來,積極調配生活必需品等應急救災物資貨源。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介紹,目前成都本地的互惠商業、紅旗超市等零售企業,正在與全國各地批發零售企業聯絡,加緊組織瓶裝水、餅乾、方便麵等發往地震災區。
同時,為了滿足前方搜救和醫療緊急需要,為了保障災區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一些國內企業紛紛停掉或減少其他生産任務,開足馬力生産,千方百計滿足市場供應和救災需要。據中國輕工商會介紹,目前上海洋帆、浙江來飛戶等企業的工人加班加點,全力生産帳篷、睡袋、棉被等救災物資。
中國輕工商會會長王漢江説,災區所需的手套、手電筒、帳篷等日用工業消費品在我國的産能非常大,比如帳篷的年産量就超過了3000萬頂。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相關企業已經開始全天候生産,保障救災所需沒有任何問題。
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人民群眾的同心協力,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堅強保障。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所形成的強大生産和供應能力,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以目前的國力,國家完全能夠保障災區搶險救災物資需要和市場的供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