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記者馬向菲 孟娜)北京殘奧村新聞發言人鄧亞萍15日説,服務殘奧村時組織者不但遵守國際規則,更用大愛超越了規則。
鄧亞萍説,殘奧會將在兩天后結束,連續經過奧運會和殘奧會,組織者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都體現了我們的‘用心’,”她在1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她説,和奧運村相比,殘奧村的接待量雖然只是奧運會時的一半,然而入住率的降低沒有使殘奧村的運行標準和服務質量降低。和奧運會時相比,殘奧村的服務“更加注重細節,更加注重人文關懷”。
“在奧運村中,我們嚴格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則創造了奧運村的歷史之最,為奧運健兒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夢想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殘奧村中,我們則在遵守規則的同時用大愛超越了規則,凸顯了精神的力量,”鄧亞萍説。
這些大愛無時無刻不體現在殘奧村服務的點滴當中。
在國際區的商業街裏,工作人員會採用“蹲式服務”,為坐輪椅的顧客介紹商品,這樣與顧客在平行高度的溝通,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對行動不便且購物較多的顧客,工作人員會在徵得對方同意後,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務,這也是殘奧村提倡的“適度服務”。
在洗衣房,工作人員每天要洗滌近3000袋衣物,並提供加急洗滌等特殊服務。如果衣物臟污較嚴重、較難清洗,工作人員們還會採取人工刷洗等6個步驟,進行特殊處理和單獨洗滌。這些工作人員既有大學生志願者,又有年近七十歲、具有四十多年從業經驗的技術專家。他們每天24小時、分三班在溫度高達三十幾度的洗衣房任勞任怨地工作,用乾淨的衣物和令人滿意的服務深深打動了運動員的心。
雖然運動員數量少,殘奧村的綜合診所工作量並沒有明顯減輕,單日最高就診人數達到320人。鄧亞萍回憶説,有一位女運動員由於在本國治療欠妥,引起每晚持續高燒,無法進食。但這位年輕女運動員堅持要參加比賽,而且一直情緒樂觀。“診所的醫務人員被她的樂觀與堅強所感動,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合理的治療方案,使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緩解,以保證她能夠正常進行比賽,”鄧亞萍説。
另外,北京殘奧會的醫療服務還開創了一個先河,即在奧林匹克公共區內,運動員出現症狀的時候,組織者協調安保方面,使救護車在公共區內通行而不用安檢。而以前根據規定,場館之間無法通行。鄧亞萍稱這個做法為“突破”。
村內的假肢輪椅維修中心有150名中外技師精心服務。鄧亞萍説,即使一些超出維修範圍的情況,他們也都儘量滿足運動員的要求。“有一名運動員送修的輪椅已經破舊不堪,技師們看到後都認為已經沒有任何維修價值。但是考慮到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還是想方設法為他修理。經過精心的維修,技師們除了保留必要的附件外,為他更換了其餘的主要部件,使輪椅煥然一新,”鄧亞萍説。
還有一次,住宿團隊的工作人員看到,兩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運動員把木棍當作拐杖,每天艱難地往返于餐廳和公寓。於是工作人員自己掏錢為他們購買了兩副拐杖。當他們親自將拐杖送到運動員手上時,兩名運動員激動不已。
當節日到來時,殘奧村內會充滿溫馨的氣氛。9月2日進入穆斯林的齋月,運動員餐廳根據穆斯林運動員在這期間的餐飲需求專門調整了供餐方案。昨天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運動員餐廳和商業街的中國茶藝室都向運動員們發了月餅。
殘奧村工作人員們的“用心”感動了全世界各地殘奧會運動員和官員。鄧亞萍欣慰地説,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書面的抱怨,感謝信和表揚信倒是一封接一封。
德國射擊選手紐梅爾雙手撫在胸口上説:“這裡的人特別友善,讓我覺得這裡很快樂,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