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球稻田甲烷排量地圖出爐我國實際排量小于預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5月5日電(王晶晶、鄧敏)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人員于4月上旬繪製出“全球甲烷排放地圖”,得到國際關注。根據這個地圖,我國的實際稻田甲烷排量僅為之前國際測量的1/4。2000年全球稻田甲烷排放總量為25.6百萬公噸,遠低於當前普遍採用的估計值80百萬公噸。

    國際著名科技雜誌《NATURE》于4月上旬在“研究亮點”欄目對“全球甲烷排放地圖”進行了報道。據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元介紹,他花了3年時間從中國、越南、日本等全球水稻主要種植區域蒐集資料,並結合在中國國內進行的田間實地測量得到了精確數字。這幅甲烷地圖的計算方法早在2006年就被國際上有關氣候變化的最權威科學機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簡稱IPCC)納入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並作為唯一方法推薦給其他國家,以此進行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

    據了解,1990年,IPCC第一次出具了全球稻田甲烷排放量為110百萬公噸的評估報告,當時國際上估計中國每年稻田甲烷排放量為30百萬公噸,這是南京土壤所研究組估算結果的4倍。

    水稻種植一度被認為高居人類活動産生甲烷量的榜首,“中國濕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規律”研究組成員顏曉元研究員告訴記者:“這種看法曾經給水稻種植業相當大的壓力。”據顏曉元介紹,由於國際上最初測量中國稻田甲烷排放量時,選擇的恰好是排水不暢的稻田,這直接導致估算結果誇大了我國稻田甲烷實際排量。

    經過長達15年的研究,南京土壤研究所不僅得出正確測量稻田甲烷排放量的方法,成功繪製全球稻田甲烷地圖,還找到了大大減少稻田甲烷排放量的科學方法。他們的研究表明,合理利用稻草和改變稻田內的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減少稻田甲烷排放量。水稻收割後留下的濕潤稻草如果直接還田,下一季水稻種植時就增加大量的甲烷氣體。而收割後留下的稻草可以進行沼氣開發,對減少甲烷排放效果明顯。即使不進行沼氣開發,而是將前一季的稻草在不淹水的土壤中分解,也可以大幅減少下一水稻季甲烷的排放。另外,在水稻生長中期,排一次水可減少近一半的甲烷氣體排放。

    研究人員希望將研究成果運用於實踐,但要農民改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種植習慣並不容易。“我們建議採取政府買單、企業推廣的形式。”顏曉元希望以政府、企業、科學家合作的形式,將環境友好型農業管理方法推廣開來。如今,他們已開始和江蘇無錫市的有關機構合作,推廣包括科學施肥在內的一些對環境有益的農業管理方法。  

 
 
 相關鏈結
· 農業部:早稻面積連續2年下降 堅決遏制稻田撂荒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