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1月8日電(記者 鄭良)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斌8日表示,中國目前已初步形成佈局基本合理、類型相對齊全、功能漸趨完善的海洋保護區體系。
王斌在今日舉行的廈門國際海洋周“中國(廈門)首屆鯨豚保護國際研討會”上説,中國政府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高度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大力推進和實施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各項措施,有效規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秩序,努力維護海洋生態健康。
近兩年來,中國先後制定發佈“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其中將海洋生態保護作為其中重要領域。在全國人大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中專門增加“海洋生態保護”一章,明確了中央和沿海地方各級政府保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建立海洋保護區以及開展海洋生態恢復的責任。
現行的《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建立了海洋功能區劃、海域權屬管理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確保海洋利用活動有序、有度、有償開展。
王斌介紹,在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截止到2008年底,中國已建成各類海洋保護區170多處,其中,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32處,地方級海洋自然保護區110多處,海洋特別保護區37處(其中國家級14處)。珍稀瀕危海洋動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海洋自然歷史遺跡與自然景觀等得到重點保護。
王斌説,在海洋生態監測與評價方面,中國已經建立了全面覆蓋管轄海域的國家—省—市—縣4級海洋環境監測網。從2004年起在中國沿海設立了18處海洋生態監控區,開展海洋生態長期定點監測,定期評價海洋生態健康狀況。
從去年開始,國家海洋局還組織開展了“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監測”和“近海二氧化碳海氣交換通量監測與評價”工作,對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和生態系統的響應開展監測與評價。
此外,各級海洋部門加強了海洋工程、海洋傾廢和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環境管理,嚴格控制圍填海項目。對赤潮、綠潮暴發和海上溢油等海洋環境突發事件實施有效的應急管理。針對退化濱海濕地、紅樹林和重要物種棲息地探索實施了多種海洋生態修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