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 新機遇 新使命
——寫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之際
新華社南寧12月31日電(記者 龍松林 劉偉 王勉)我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貿區將於201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東盟,東盟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共同的利益把雙方緊密地聯結在一起。11國搭臺、19億人參與,接近6萬億美元國民生産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這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是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必將對21世紀上半葉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産生深遠影響。
幾多“艱辛路”——一個攜手共建的自貿區
伴隨著新年腳步的逐漸臨近,鄭軍健的心裏卻無法因節日的喜慶氛圍而平靜下來。對他來説,這不僅僅意味著新一年的到來,更重要的是意味著他期盼已久的中國-東盟自貿區順利建成。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廣西國際事務博覽局局長,鄭軍健對中國-東盟自貿區從構想到現實所走過的“艱辛路”難以忘懷。
東盟的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3國于1961年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91年,中國與東盟開始正式對話。當年7月,時任中國外長的錢其琛出席了第24屆東盟外長會議開幕式,標誌著中國開始成為東盟的磋商夥伴。
1996年7月,東盟外長一致同意中國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和東盟國家一起共渡了難關。危機之後,雙方深刻認識到,加強互利合作,推動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必由之路。
2000年11月,時任中國總理的朱鎔基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構想。
2002年11月4日,我國與東盟10國的領導人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藍圖,決定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
2004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規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早期收穫産品和少量敏感産品外,雙方將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産品實施降稅。
2007年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並於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中國和東盟雙方在60多個服務部門相互作出了高於世界貿易組織水平的市場開放承諾。
2009年8月15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與東盟10國的經貿部長共同簽署了《投資協議》,該協議的簽署標誌著雙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的主要談判。
“2004年開始實施的早期收穫計劃,讓中國和東盟國家都感受到了自貿區帶來的先期成果,僅2004年全年早期收穫産品貿易增長率就達40%,超過全部進出口産品的平均增長水平。”鄭軍健説。
鄭軍健介紹,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後,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從之前的9.8%降至0.1%;而東盟6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從12.8%降低到0.6%,4個新成員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90%的商品將於2015年實現零關稅。
“從2000年1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構想的提出,到2010年1月1日自貿區正式建成,從《貨物貿易協議》到《投資協議》,10年時間,一個宏偉構想終成現實;中國—東盟合作迎來新的起點。”鄭軍健説。
“10+1>11”——一個互利互惠的自貿區
貿易自由化,服務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這些中國與東盟所追尋的目標都已逐漸成為現實。
廣西憑祥市浦寨邊貿點從事邊貿生意的水果批發商劉玉珍對零關稅深有感受。劉玉珍從1993年開始從事水果貿易,但貿易量一直較小。自2004年根據自貿區“早期收穫”計划水果貿易實現“零關稅”後,她生意越做越大,現在每天要從陜西、河北、河南進口十幾噸蘋果、梨、柑橘出口到東盟國家。
早期收穫計劃是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最先實施的降稅計劃,啟動時間為2004年1月1日。儘管當時我國與東盟還沒有就全部貨物的降稅安排達成協定,但為了使雙方儘早享受到自貿區的便利,雙方決定選擇一些共同感興趣、互補性強的産品,用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幅度提前進行降稅,先行開放市場。
浦寨邊貿點紅紅火火的水果貿易是中國—東盟貿易迅速發展的縮影。自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貿易額已從當年約600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1億美元,提前3年實現了2000億美元的目標。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三大貿易夥伴,而東盟則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
和貨物貿易一樣,中國—東盟投資貿易發展也進入快車道。東盟國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之一。2008年,中國對東盟國家直接投資達21.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25%。
東盟國家對華投資也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東盟國家對華實際投資520億美元,佔中國所吸引外資總額的6%。
中國東盟經貿關係的深入發展促進了雙方的社會文化交流。中國-東盟青少年培養基地、中國-東盟婦女培訓中心、一年一度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東南亞風情夜……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好戲連臺。
東盟原秘書長王景榮説:“中國與東盟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在為東盟人民帶來多樣文化韻味和樂趣的同時,也為亞洲經濟增添了新的增長點。以往曾經迫於經濟和文化的壓力不得不追隨西方的亞洲,開始在尋找自我和融入世界的博弈中重新描繪自己的模樣。”
機遇與挑戰並存——一個等待“大考”的自貿區
“中國-東盟自貿區將把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夥伴關係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也將為各方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作出貢獻。”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出席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時説。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有利於我國産品出口和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玉主説,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後,東盟國家的投資政策和投資環境將更加規範和透明,有利於“走出去”的我國企業與東盟國家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同時也有利於高新技術産品和農産品的出口。
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小松説,自貿區建成後,我國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將一些處於産業鏈末端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一些欠發達的東盟國家,在滿足這些國家需要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産業升級,在國際區域範圍內進行産業結構調整。
同時,中國與東盟的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國內市場。例如,東盟國家鋼材生産成本較高,産能不足,這為中國鋼材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決中國生産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過大的困境。
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在給我國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零關稅將對我國部分農産品銷售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自2004年1月1日起,“早期收穫”計劃開始實施,東盟出口到我國的部分農産品逐步實現零關稅,尤其是荔枝、龍眼、火龍果等熱帶水果很有競爭力。古小松説,由於東盟各國的熱帶水果、穀物等與我國南方的許多農産品具有同質性,“早期收穫”計劃全面推行對我國南方熱帶水果、蔗糖、橡膠等農産品帶來較大影響。
此外,自貿區的成效還有待各方的務實推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沈世順認為,雖然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簽訂了《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但是這些協議具體落實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和考驗。
專訪:中國-東盟自貿區將促進越中經貿合作全面發展
——訪越南工商會副會長段維姜
新華社河內12月31日電(記者 李勍 韓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於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越南工商會副會長段維姜12月31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越中兩國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無疑將進一步促進越中經貿合作全面發展。
段維姜説,越南和中國一直有著良好的政治和經貿關係,近年來,中國一直是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出現貿易萎縮,越南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額全面下降,但越中雙邊貿易額逆勢而上,預計可達200億美元。
他認為,越中雙邊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兩國一直有著良好的經貿關係;其次,兩國是鄰國,地緣優勢使兩國之間發展貿易更為容易;第三,越南政府一直視中國為最重要的市場,致力於改善雙邊貿易環境;第四,兩國高層交往頻繁,為兩國企業合作增強了信心;第五,兩國文化相通,為發展貿易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越南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很多。
段維姜説,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意味著削減關稅,簡化行政手續,將使貿易更加便利,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的産品將更容易進入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從而加速貿易一體化進程。他指出,隨著自貿區的建成,關稅逐步下降,越中邊境走私現象將減少,有利於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談到自貿區給越南企業帶來的挑戰,段維姜説,越南的企業分為三類,國有大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自貿區建成後,與私營企業相比,越南的國有大型企業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這些企業應加速改革進程,為競爭做好準備。
他舉例説,自貿區建成後,隨著中國商品進入越南,越南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産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特別是紡織、製鞋等行業,越中兩國産品類似,又都是大宗出口産品,競爭將更為激烈。但是,有競爭才有發展,在這一競爭過程中,越南紡織企業將發展壯大,越南消費者也將受益。
段維姜表示,自貿區建成後,越中兩國企業可加強合作,利用各自資源、技術等優勢,共同開發新産品,提高産品附加值,降低生産成本,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
他説,越南作為東盟10國中4個新成員之一,將享受5年的過渡期,至2015年與中國實現自由貿易。在5年的過渡期裏,越南企業應加強對自貿區相關規則的了解,制定適當的經營發展戰略。
段維姜還表示,自貿區建成後,隨著雙邊貿易的增加,來自中國的企業在越南站穩市場後,為擴大市場份額、降低成本,會選擇在越南設廠,這將增加雙邊的投資,進一步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全面發展。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於2010年1月1日全面啟動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定於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這一自由貿易區將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年國內生産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標誌著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聯絡上升到新的歷史水平,必將為中國和東盟各國的貿易發展和經濟合作增添新的動力,對促進世界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也將發揮積極作用。詳細>>>
中國-東盟自貿區2010年正式啟動 步入零關稅時代
新華社南寧12月31日電(記者 王軍偉 程群)按照《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時間框架,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這標誌著這片由中國和東盟10國組成的,接近6萬億美元國民生産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的區域,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詳細>>>
圖表:專家指出中國-東盟自貿區將開創新的自貿區合作模式 新華社發
中國東盟簽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
新華社曼谷8月15日電(記者張秋來 朱麗)第八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15日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與東盟10國經貿部長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這標誌著雙方成功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的主要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詳細>>>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自貿區
新華社南寧4月15日電(記者 劉曉莉)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國內籌備會議上提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我國最早建立、進展最快、效果最實的自貿區。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已實施。
中國—東盟博覽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相伴而生,作為唯一以自貿區為主題的展會,5年來,緊密圍繞自貿區建設,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機制,如11國共辦三級架構、主題國機制、“魅力之城”等,市場吸引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