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陳錫文就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用統籌城鄉發展新理念解決“三農” 新問題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
就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圖表: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七年聚焦“三農”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記者 萬武義、車玉明、董峻)新華社31日受權播發了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這是新世紀以來的第7個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為主題,既著眼于2010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更著眼於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發展。

    在文件公佈之際,多年從事“三農”工作、參與新世紀以來7個中央一號文件起草工作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與以往的6個中央一號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有什麼不同的背景和考慮?

    陳錫文:新世紀以來的前6個中央一號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對指導農業農村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在特定背景下出臺的,是個風向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體現,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去年,面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面對多年不遇自然災害的重大考驗,面對國內外農産品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糧食再獲豐收,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民轉移就業穩步增加,農民生活不斷改善,農村社會安定和諧,總體形勢明顯好于預期。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今年這個文件主要是考慮了以下三個方面因素:

    一是要用統籌城鄉發展新理念解決“三農”新問題。在新形勢下,農業農村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用統籌城鄉發展新理念加以解決。農業農村工作不能就“農”説“農”,要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甚至要和世界經濟走勢聯絡起來考慮。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分析解決農業農村問題。

    二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農業決不能出問題。儘管我國宏觀經濟比較早地回升向好,但基礎仍然不牢,進一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任務還非常繁重。2010年要在國際經濟環境更加複雜的條件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家首先意識到,必須把“三農”工作做好,這是最基礎的支撐,決不能出問題。

    三是農業農村形勢好的時候,恰恰是容易出問題的時候,要高度警惕。連續6年增産增收後,容易産生麻痹思想和鬆懈情緒。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有今天的這個局面來之不易,農業受自然因素、市場因素影響大,基礎仍然脆弱,應該居安思危,倍加珍惜。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這句話含義深刻,如何理解這句話前後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陳錫文: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很多改革不考慮統籌城鄉發展就無法推進,因此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

    這句話的重心在後半部分。統籌城鄉發展是手段,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是目的。儘管我們連續6年豐收,但根基仍然不牢。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三句話: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這非常符合現實。這幾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有這樣的好局面,最根本的是政策好,是強農惠農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激發了農村發展的活力。但是一旦放鬆,就很難説。

    要夯實的不僅僅是生産力的基礎,還包括對“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基本認識,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強化農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層體系,大力加強農村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記者: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四句話,明確了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基本思路。與以往相比,今年這四句話有什麼新意?

    陳錫文:有繼承,也有發展。穩糧保供給,就是要繼續抓好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保持市場穩定和價格合理水平,防止糧食生産出現滑坡。這個問題必須常抓不懈。

    增收惠民生,就是要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努力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過去6年農民人均收入增幅平均在6%以上,必須堅決防止農民收入陷入徘徊。

    改革促統籌,就是要著力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堅決防止在統籌城鄉中忽視和放鬆“三農”的傾向顯現抬頭。

    強基增後勁,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強化基礎支撐,全面提升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只有打牢基礎,我們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後勁。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形勢,提出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各種傳統和非傳統挑戰。那麼,什麼是非傳統挑戰?

    陳錫文:傳統挑戰好理解,就是我們以前經常講的一些老問題。非傳統挑戰更多指的是新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農業的傳統功能主要是生産農産品,現在生態、旅遊觀光、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越來越凸顯。這幾年美國、巴西等國搞生物質能源,雖然其總量不超過15%,但由於資本市場的炒作因素,反過來對農産品市場影響很大。

    當前,我國農村正處於轉型期,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農民外出後,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願意回到農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在1.5億外出農民工中約佔60%。相對來説,這些人對農業不熟悉,同時,他們又特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會,但從制度到心理到具體措施,我們都還沒有做好接納的準備。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情況,一是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二是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三是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日益加大。這種新形勢既帶來機遇,也使我們面臨新的挑戰。

    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序言部分提出了五個“把”,非常精闢,您能給我們解讀一下嗎?

    陳錫文:你説的是“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吧?這幾句話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經驗,總結了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經驗,總結了去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經驗,的確非常精彩。

    經過黨的十六大以來7年多時間的改革發展,我們對統籌城鄉發展的認識不斷深化。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農業農村發展對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特殊重要性。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如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文件中的這五句話,明確了今後工作的方向。

    第一句話是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這與胡錦濤總書記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一脈相承。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現在提出這句話正當其時。

    第二句話是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這幾年,大家對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呼聲很高,既有一次分配的調整,也有二次分配的調整。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重要的體現在民生方面,包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所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除了在一次分配中增加勞動者收入之外,很重要的一條是通過各種辦法來改善農村民生。

    第三句話是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去年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和大幅度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民得到實惠,但同時推動了這些製造業行業的發展,拉動了內需。只要農民有購買力,農村市場還可以擴大,我們的發展餘地寬得很,空間大得很。

    第四句話是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轉變發展方式不僅僅是宏觀經濟和工業企業,農業也有轉變發展方式問題,而且任務相當繁重,必須用現代農業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耗能水平雖然不太高,但總量驚人。一年消耗5000多萬噸化肥,那都是煤和油氣變過來的。轉變農業生産方式對國家整體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意義重大。

    第五句話是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我國城鎮化率還不到50%,餘地和空間很大;新農村建設需求也很大。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不僅是我們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個著力點,而且是別的國家沒有的、我國將長期存在的發展優勢。只要把握好方針政策,扎紮實實向前推進,這“雙輪驅動”就可以創造出巨大的投資機會和市場空間,是中國的特有優勢。

    記者:您連續參加了2004年以來7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工作,對我國近年來的農業農村工作一定感受很深。這幾個中央一號文件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陳錫文:有兩點深刻的印象,一是中央講的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絕不是一句空話,通過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農村的改革發展每年都有新的舉措,每年都有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出臺;二是每年中央都把一號文件定位於指導農業農村工作。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風向標,一個明確的政策導向,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抓好“三農”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中央對起草2010年一號文件的要求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農業、農村、農民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能力,也是一系列政策能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基礎支撐。所以大家對起草第7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認識很一致,各方面都認為必須寫,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標誌,是個導向。

    從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開始,每一年出臺的政策,對農民和中國而言,很多是“驚天動地”的。我這裡舉幾個例子。2003年年底我們起草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時,中央明確提出,一是降低農業稅稅率,而且在黑龍江和吉林進行全部免除農業稅的試點,到2006年,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就全部取消了;二是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出臺了種糧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這三補貼政策,後來這些補貼進一步擴大。這些政策出臺前還有爭議,但出臺後效果之好超乎想象。2004年增産糧食775億斤,使那一年成為歷史上增産量最大的一年,把糧食緊張的局面一下子緩解了。

    這幾年補貼項目、範圍、規模不斷擴大,以後又加上了農業生産資料綜合補貼,現在叫農業四補貼。一開始是三十幾億元,一路加到去年達到1230.8億元。很多政策出臺時不説是“石破天驚”,也是出乎很多人預料。例如2005年出臺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現在有1.4億農村學生全都接受免費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籌資標準一開始是每人每年30元,隨後很快就增加到50元、100元,現在已經到120元。

    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剛開始時有人覺得,農村搞低保怎麼搞得起啊?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2007年一齣臺就全覆蓋。到去年年底,已經有4600萬農民納入低保,月均補差額近60元。2007年曾經提過要搞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當時還有人擔心農村有1億多老人,能否發得起錢。但2009年就推出試點了。這些政策出臺是不容易的,不僅是財力問題,更是觀念問題。中央出臺這些政策後,每年都在強化,今年的大部分政策是屬於進一步加強,好政策要延續,但也有不少政策是新出的。

    記者:如您剛才所説,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而且強農惠農政策在不斷強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哪些突出的亮點?

    陳錫文:今年的一號文件“含金量”高,亮點很多,我認為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突出的新亮點:

    一是在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上有新政策。文件提出對“三農”的投入“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這12個字,意義重大。以前總量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增加,但比例有的年份可能還有降低。現在不僅要求總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個更高的要求。

    呼籲多年的農村金融服務也有新突破,農發行要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中長期政策性”這6個字,意味著在今後的農業建設中,有相當多的信貸資金要進來,彌補長期以來政策性貸款資金的空白。

    二是在改善農村民生上有很多新舉措。比如文件專門提出要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現在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用電量明顯增加、用電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原來一些負荷小、電壓不穩定的線路顯然已經不適應需要,這一新措施將有力拉動內需。

    三是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基層組織建設方面推出了新機制。比如農民用“一事一議”的辦法,在村內搞公益設施建設,財政給予相當的補助,幹就補,不幹就不補,“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這次要擴大試點規模,肯定要大大推動農村的公益事業建設。

    “四議兩公開”制度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探索。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類似做法,很多地方都在搞,效果不錯。這一制度的實質是怎麼更好地發揮黨員和群眾兩方面的積極性,正確處理好村支委和村民委員會兩委的關係。過去我們要求建立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四議兩公開”等做法就是實現這一機制的具體形式。

    記者:這樣看來,今年一號文件確實亮點不少,非常鼓舞人心。您怎樣看待今年我國“三農”發展總的形勢?

    陳錫文: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鞏固發展當前農業農村好形勢的關鍵一年。做好2010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新勝利,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

    當前,我們雖然面臨許多挑戰,但同樣也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加大強農惠農力度。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大力支持“三農”事業,為農業農村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連續幾年增産增收,為農業農村工作積累了經驗。我相信,只要振奮精神,迎難而上,真抓實幹,就一定能夠再創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和諧的新佳績。

 
 
 相關鏈結
· 2010中央一號文件: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 央行就"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農村金融問題答記者問
· 農業部: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做好當前抗旱工作
· 農業部全力抓好農業抗旱和中央一號文件落實工作
·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推進公共服務 改善民生實打實
· 貫徹中央一號文件:深化農村改革 推進制度創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