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這麼快就回到學校,真好”
──貴州關嶺“6·28”滑坡災害轉移學生復課記
新華社貴州關嶺7月1日電(記者周之江 歐東衢)“黃老師,教我們唱首歌。”
“同學們會唱什麼歌?”
“國歌!”
7月1日清晨,貴州關嶺縣“6·28”滑坡災害轉移村民安置點的一排平房裏,同學們稚嫩的童音齊聲合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聲響徹山谷。
這個安置點距離災害發生地大約8公里,原本是光照電站的業主營區。關嶺縣民政局局長周翔告訴記者,截至6月30日晚,這裡已經住進來近400名村民,“安置好他們的生活,是我們的責任”。
經統計,在這個安置點共有80名適齡兒童,當地政府迅速從相關學校抽調教師並決定加緊復課。記者看到,一大早,安置點一處平房的三間屋子門口已經貼上了紅紙條──“1班”、“2班”、“3班”。房間不大,約十來個平方米,兩排課桌後面,整整齊齊地坐滿了學生。
49歲的陳興權是壩灣小學的老師,所在學校正好處於受滑坡威脅的危險地帶,學生全部轉移了出來,“學校總共26名學生,除了兩個在另一個安置點,其他的全部都在這裡”。
另外一部分學生,則來自於簡莊小學。臨時學校的負責人、29歲的崗烏鎮中心小學老師黃春江説:“簡莊小學還在正常上課,這部分孩子是隨家人轉移出來的,回到學校上課太遠,所以也進了臨時學校。除了我們這個安置點,還有一部分轉移出來的學生被安排在茅草坪小學插班就讀。”
因臨時學校籌建較為倉促,書本、黑板都還沒有運到,黃春江和老師們商量後決定,把孩子們分為3個班──學前班和一二年級一班,三四年級一班,五六年級一班,“先登記造花名冊,把學生的情況摸清楚,然後給他們進行一些心理輔導,畢竟剛從危險地帶撤離出來,他們的情緒不是很穩定”。
14歲的韋伊是簡莊小學六年級學生,6月29日隨父親、幺叔轉移到安置點,“這麼快就回到學校,真好”。正帶著孩子們唱國歌的黃吉平今年23歲,是貴州師範大學的大四學生,家在崗烏鎮大寨村新寨組,聽説老家發生滑坡災害,30日匆匆趕回家中。
“爺爺被埋在裏面了。”黃吉平強抑悲傷,“好在,家裏其他人都沒事。我是學教育的,能幫上一點忙,我會盡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