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記者 李亞傑)在7月1日黨的生日這一天,我們飽含深情地走近普普通通的中國共産黨人,傾聽他們的心聲,追尋他們永葆共産黨員先進性的動人故事……
這是一面光輝的旗幟
6月19日,江西省高安市建山鎮遭大暴雨侵襲。“我們全村都被洪水包圍了……”16時許,鎮紀委書記黃強華接到坎頭村河中港組求救電話。
“立即趕往河中港,一定要把被困群眾安全救出來!”狂風暴雨中道路被淹沒,交通工具無法行駛。黃強華顧不上挽卷褲腳,徑直趟入水中,用木棍摸索前行。
一批、二批……就這樣,在黃強華的護送下,200多名被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20日零時許,一天一夜沒有休息的黃強華,得知轉移村民缺衣少食,他立即帶著兩名工作幹部,冒著大雨趟過洪水,送去乾糧和礦泉水。
黃強華,這位年近五旬的共産黨員連續7天堅守在抗洪搶險第一線,自始至終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
黃強華神情堅毅:“在黨的生日這一天,我想説,面對洪魔肆虐嚴峻考驗,共産黨員就要義無反顧地衝在抗洪搶險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做表率、創一流’莊嚴承諾,用行動詮釋‘黨的忠誠衛士,群眾貼心人’內涵”。
三年重建任務,兩年要完成。
“5·12”地震後,四川省汶川縣水磨鎮白果坪村水源被破壞,上千人面臨飲水困難。鎮村黨員幹部組成突擊隊,冒著生命危險,攀岩辟路、肩挑背扛,短短3個月在陡峭山崖上開闢一條18公里引水渠,被群眾譽為“汶川紅旗渠”。
在搶修安置房關鍵時刻,鎮長羅繼華母親病逝,沒有顧得上回家看一眼;黨委副書記孫波頭上纏著繃帶走村串戶,為群眾排憂解難;副鎮長賈葉群白天忙碌在工地,晚上一個人抱著親人遺像流淚……
如今,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援助下,水磨人從廢墟中站起來了,走上了自我發展的“大馬路”。
汶川縣副縣長、水磨鎮黨委書記王志勇激動地説:“我們站起來了,走出來了,而且已經跑起來了!我們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青海省玉樹縣扎西大同村是一個牧業村。
地震災後重建工作全面展開後,扎西大同村黨員帶頭建房子、帶頭搞生産、帶頭務工,帶動村民投入災後重建。村砂石廠、炒麵加工廠已恢復生産,鋁合金廠、磚瓦廠開始籌建,新村規劃已經完成,許多村民正在籌備建房。
目前,村支部組織村裏100多名青壯年外出挖蟲草,幫助村民開商店、設攤點,聯絡企業單位讓有一技之長的村民外出打工。村民們重建家園的勁頭更足了。
村黨支部書記智扎才仁信心百倍:“地震震垮了我們的房子,但震不垮我們重建家園的決心。我們堅信,只要聽黨的話,跟黨走,有全國人民的支持,用我們勤勞的雙手,一定會建設一個嶄新、和諧、美麗的扎西大同。”
這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去年8月以來,廣西那坡縣龍合鄉遭遇嚴重旱災。
千重萬重,民生最重。全鄉25個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員爭先鋒、抗旱樹旗幟”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交通條件較好的,黨組織組建“黨員農機送水隊”;農用車使不上的,組建“黨員摩托車送水隊”;車輛到不了的地方,有“黨員馬幫送水隊”;馬拉不到的地方,有“黨員背簍送水隊”。旱情最為嚴重時,全鄉每天共有56輛農用車、200多輛摩托車、110匹馬投入抗旱送水工作,送水量達680噸,總里程5000多公里,往返最遠里程達86公里。
一支支送水隊不怕苦不怕累,把黨的關愛送到千家萬戶,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明浪村黨員莫正觀聯絡的對像是70多歲的五保戶李光傑和殘疾癱瘓老人李德巧,他每天拉著馬為兩位老人送水,往返一次就是14公里。5個多月裏,莫正觀從未歇停過一天。老人非常感激:“要是沒有黨送來的救命水,我這把老骨頭早就幹透了!”
大災如大考。龍合鄉黨委書記余炎先説:“只要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河北魏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是一個農業大縣。大磨鄉原人大主席段文學2005年開始推廣彩色甘薯種植,如今在全縣形成規模産業化種植,每畝可創收2400元。
當初,為了解決産品儲藏保鮮問題,在沒有資金建現代化保鮮庫的情況下,段文學土方上馬、利用地溫建起了一個“土保鮮庫”。沒有場地,就在自家承包地裏建窖;沒有資金,就用工資抵押貸款。為節省工錢,他發動全家老少一齊上,整天一身土、一身泥地在工地上摸爬滾打,成功建成一座儲藏窖,為農村群眾建儲藏窖積累了經驗。
在黨的生日這一天,段文學深情地説:“我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後從未離開過農村,對這片黃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要為家鄉的群眾做實事,做好事,讓他們過上幸福的日子。”
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是黨和人民的莊嚴重托。
在中國館建設過程中,黨員、幹部衝在第一線,帶領群眾一起幹,帶頭幹出漂亮活。有的同志連親人臨終前也沒能見上一面,有的同志家在上海卻幾個月沒能回家,有的同志甚至因長期工作勞累而病倒在崗位上……
但大家覺得為了那抹絢麗的“中國紅”,值!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中國館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館長錢之廣非常激動:“世博會已成功舉辦60天。在接下來4個月,我們將繼續發揚‘敢於負責、敢挑重擔、敢於攻堅、敢於創新、敢擔風險’精神,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以創先爭優實際行動踐行共産黨員的莊嚴承諾,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
四川成都公交集團運興巴士公司207車隊駕駛員賴小剛駕駛的車上挂著一幅服務格言——服務只有起點,滿意沒有終點。
賴小剛的服務工作的特點就是堅持使用普通話,他的心得就是:普通話是服務工作標準化、規範化的體現,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去年底一天,一位老婆婆下車前好奇地問他:“你是北方人?”賴小剛回答“不是。”“那你怎麼説普通話?”周圍的人説:“婆婆,你是第一次坐他的車,他天天都説普通話。”車到站後,老婆婆一邊下車一邊稱讚:“好!這樣的服務真好!”
當談到當時的情景,賴小剛眼裏流露出一種幸福。
在黨的生日這一天,賴小剛靦腆地説:“我只是在工作中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我要懷抱感恩的心,不驕不躁,努力學習,發揮‘黨員先鋒崗’作用,帶動線路職工,努力為乘客提供一個舒適、安全、準點的乘車環境。”
吉林省長春市十委社區林淑琴下崗後,感覺天塌了。社區黨員幹部跑了十幾趟,幫她開了調料店。林淑琴拉著社區幹部的手説:“有你們在,什麼坎都過得去。”
今年春節前長春出現奇寒天氣。社區幹部帶著70多名黨員,冒著風雪、頂著嚴寒,安棉門簾、包暖氣管,給低保戶送電褥子、電暖氣,奮戰兩天兩夜,把居民的心焐熱了。黨員楊素玉經常去孤寡老人家問寒問暖、買米送藥,今天去這家、明天去那家,20多年都一個樣;黨員高峰每週至少蒐集一條就業信息,4年多來提供信息370條,幫助43人就業,黨組織的威信越來越高了。
十委社區黨委書記姚珺説:“在社區工作,只要一心服務群眾,創造一流業績,就能讓黨和人民滿意。”
黃伯雲,中南大學校長,新中國培養的知識分子。
在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中,黃伯雲先後組建4個科技型企業。由他創建的高科技企業“博雲新材”已成功上市,自己卻不佔任何股份,所獲得的各類科技創新獎獎金全部捐給了學校。有一次,在攻關處於最艱難的時候,黃伯雲幾天幾夜難合眼。同事勸他休息,但闖難關的沉重壓力使他難以入眠,只好吃安眠藥,吃一次不行,就吃兩次。一年夏天,黃伯雲剛剛做完手術又馬上趕回學校做實驗,結果傷口裂開,又被同事們送去醫院……
黃伯雲説:“忠誠于黨,報效祖國,這是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科技工作者無悔的選擇。回顧這些年的歷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華大地是我們科技工作者創業的沃土。我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在科研領域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努力創造出一流工作業績!”
作為一名鐵路勘察設計工作者,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院長李金城,參與了青藏鐵路建設。
6年間,李金城在格爾木和拉薩之間往返上百次,累計數十萬公里,一次次對線路進行“地毯式調查”。上高原第一年,李金城體重下降18公斤。6年裏在家時間不到2個月。由於常年不在家,女兒都不認識李金城了,偶爾回家探親,女兒會問“這個叔叔為什麼還不走”。
李金城説:“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只有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把有限的科研生命奉獻給偉大的事業,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業績!”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國共産黨凝聚著中華兒女中的優秀分子。
今天,中國共産黨人用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産黨員的實際行動慶祝黨的生日。明天,中國共産黨人將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進步創造黨和人民事業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