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陜西吳起縣"全民免費教育"引發的思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吳起經驗”能不能推廣?
——陜西吳起縣“全民免費教育”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陜西省吳起縣實行全民免費教育的做法一經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一個西北地區欠發達的縣,經濟一發展即實行惠民政策,優先發展教育。對於此舉,其他地方的官員和學者怎麼看?這一舉措在其他地方能不能推廣?

    記者近日走訪了山東、江蘇、廣東等省市部分區縣領導、教育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群眾認為做法好 領導表示難效倣

    在吳起縣,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全部免費是人人享有的“福利”,對未升入高中和大學畢業未就業的,年齡45歲以下農村勞動人口都進行免費技能培訓。

    吳起縣委書記馮振東對記者説,抓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提高勞動生産率、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優先發展教育,是把現在的石油資源轉移到今後的人力資源上。屆時,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將是吳起最大的資本。

    對於吳起縣的做法,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認為難以效倣。山東省一位縣長表示,我們也想多給教育上投錢,但是上級政府的考核主要是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硬指標”,在分配有限財力時,教育、醫療這樣的社會事業難免往後推推了。“我的任期也就四五年,抓經濟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抓教育則見效慢,難免吃力不討好。”這位縣長坦言。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谷力認為,我國教育投入不足首先體現在總量的不足。國家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英美等發達國家在10%左右,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達到或超過6%,而我國多數地區不到4%。其次,我國教育投入還體現為結構失衡。以南京為例,市財政用於教育的資金50%以上投入2所市屬高校,而900所左右的中小學則只能分攤剩下不到50%的教育資金。

    “不同地區面臨的情況不同,教育惠民的路徑也應有所不同。”谷力認為,吳起縣的人口數量少,而且外來人口少,當地興建一所高中學校、兩所初中學校,全縣孩子的入學問題都解決了。而在沿海發達地區,外來人口多,解決免費教育問題,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

    廣東河源市一位副市長説,他們是廣東的欠發達地區,與吳起縣的財力大體相當,但河源市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人口就超過20萬人,大約是吳起縣的10倍。儘管河源的財政性教育支出已經佔財政支出的20%以上,但也做不到免費教育,實在是因為人口負擔太重。

    是有能力不願做 還是想做做不成

    “從我個人來講,我出生成長在農村家庭,能走出黃土地、走出農村主要得益於教育,我認為教育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馮振東對記者説,我對教育一直情有獨鍾,不管在哪個縣工作,我都十分重視教育工作。

    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增俊、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等專家認為,吳起的教育惠民政策首先應該肯定,它顯示了地方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目前全國有相當多的區縣有能力這樣做而沒有做,深究其原因,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蘇州市一位縣級市副市長對記者説,與吳起縣相比,她所在的地方財力要雄厚很多,但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她説:“首先,到我市就讀的外來人口子女佔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為了讓這些孩子和本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每年市財政要多投入億元以上;其次,目前家長和社會意見最大的是‘擇校’等問題,在這方面,主要從中考招生改革、教師區域流動、薄弱學校創優等方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她還表示,雖然東部地區的教育投入總量較大、教育發展基礎較好,但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和資金使用效率,讓更多群眾享受免費的高質量教育。

    山東省茌平縣常務副縣長許蘭嶺對記者説,增加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實施全民免費教育是今後的大方向,也是地方發展的客觀需要。不過,由於我國“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地方財政對教育等公共事業的投入能力受到制約,因此希望上級財政加大對縣級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的財政支持力度,讓更多百姓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馮增俊指出,如今片面強調升學的應試教育,使大量農村人口涌到城市接受教育,實際上是違背教育本性的,也是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匹配的。如果錯誤的教育觀念不改變,即使讓所有的孩子有書讀,卻就不了業,這種教育投入也不會最終得到社會的正面回應。

    熊丙奇認為,除了增加教育投入,還要加快教育改革。眼下我國的基礎教育大體是升學模式的教育、背井離鄉式的教育,優秀的學生都考到外地甚至出國了,本地的人才素質和發展狀況並沒有改觀。如果不改革教育模式,即使投再多的錢,對教育的質量和內涵也不會有根本改變。

    專家建議,要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打破高考是唯一成才道路的理念,著眼于提高當地所有受教育者的勞動能力,切實發展職業教育,讓教育為促進當地的就業、經濟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作出貢獻。

    政府職能不轉變 教育投入難增長

    吳起縣人口大約13萬。統計顯示,從2005年到2009年,吳起縣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分別為9677萬元、13546萬元、13507萬元、21766萬元、28493萬元,分別佔當年度財政支出的13.4%、11.7%、10.9%、14.8%、15.4%,平均財政支出比例為13.24%。

    “實現教育公平與普及,是政府應該履行的職能。”馮振東對記者説,這些年來,吳起縣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增強,一舉由國定貧困縣跨入了西部百強縣和陜西十強縣,為我們加快發展、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礎。“免費教育”能否推廣是一個理念問題,公共財政支出是一個“蛋糕如何分”的問題,我們只不過是將“蛋糕”優先向教育切塊分配。

    廣東省佛山市一位區長表示,目前在珠三角地區,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市縣也在探索與吳起相似的免費教育,如東莞市石排鎮、中山市古鎮等。但是這位區長不願對吳起的做法予以評價。他説:“如果我説了,百姓會以為我們這個地方也要搞免費教育了,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廣東省教育廳一位處長説,在相當長的時期,我們一直強調轉變政府職能,但是做得不盡如人意。我們的財政仍然是投資型財政,不是公共服務型財政。政府職能不轉變,就不會轉變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就不會把更多的財力用到教育上。

    “全民免費教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但在我國全面實施,除了財政投入問題,還涉及如何吸引社會資金進入教育領域的難題。”谷力認為,在發達國家,公辦學校一般只滿足公民的基本教育需求,而優質教育資源多數為私立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産出比”較高,能持續不斷吸引社會資金進入。而在我國,優質教育資源多數為公辦學校,由於政策、資金等制約,民辦學校很難和公辦學校競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會資金進入教育領域。(采寫記者:傅剛、段博、趙仁偉、淩軍輝、鄭天虹)

 
 
 相關鏈結
· 福建省將實施特教校殘疾學生免費教育
· 四川省藏區"9+3"免費教育一年來萬餘藏區學生受益
· 教育部: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 推進教師教育創新
· 高萬能代表:地方院校應普遍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
· 江蘇出臺惠及殘疾人新政 高中殘疾學生免費教育
· 圖表:澳門回歸以來 特區政府用於免費教育的津貼增長1.75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