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肩負神聖歷史使命:新中國“鋼鐵長子”轉型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7月21日電(記者 張米揚、陳光明)美國東部時間5月13日,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與美國鋼發展公司總裁在紐約簽訂《鞍鋼向美國鋼發展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協議》等三個投資合作備忘錄。如果合作如願達成,中國鋼鐵行業將在美投資設立首家鋼廠。

    作為世界第一鋼鐵大國的“鋼鐵長子”,“走出去”是鞍鋼轉變發展方式、向國際化邁進的重要一環。雖然在美國設廠的計劃由於美國方面的某些阻力尚未正式簽約,但鞍鋼仍在為此項目努力著,更沒有動搖“走出去”的決心。

    記者近日在鞍鋼調研時了解到,從到營口鲅魚圈建新鋼廠,到老鋼廠的改造,再到積極謀劃“走出去”……近年來,鞍鋼一直在有條不紊地調整結構、加強創新、開展節能減排,在轉型中做大做強,在“走出去”的進程中佈局長遠發展。

    “綠色煉鋼”新景象

    記者近日在鞍鋼鲅魚圈新廠看到的一切,顛覆了過去對鋼鐵工業的印象。在鞍鋼這座現代化的新廠,電爐煉鋼代替了燃煤,工業用水來自海水淡化,太陽能、風能維持工廠照明供熱……不折不扣的“綠色煉鋼”,在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鋼鐵工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進展。

    長期以來,鋼鐵工業因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資源而飽受詬病。尤其在近年來我國鋼鐵産能過剩嚴重、價格持續低迷的形勢下,鋼鐵工業如何體現科學發展的要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道無法回避的大考題。

    去年10月,中國鋼鐵國際大會在北京舉行,世界鋼鐵業的領袖聚集一堂。鞍鋼在會上介紹了鲅魚圈新廠,使與會代表大為驚嘆。鞍鋼用這樣一個示範案例告訴世人,中國鋼鐵業正用行動實踐減排降耗。

    2008年9月10日,鞍鋼鲅魚圈鋼鐵精品基地在遼寧營口鲅魚圈開發區竣工投産。鞍鋼鲅魚圈新廠一期700萬噸産能,是國內同級別鋼廠中唯一一個不燒煤、沒有火力發電廠的鋼廠。鲅魚圈新廠用太陽能、風能及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汽、水等能量自發電,發電量達到了企業用電量的61%左右,到今年年底自發電可望達到65%,處於世界最高水平。

    不僅如此,到港的鐵礦石沿傳送帶直接進入鲅魚圈鋼廠,由於不需倒運,大幅降低了鐵前工序能耗,極大地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成品庫至碼頭運距僅200米,大幅減少了汽運能源消耗及尾氣排放。

    節能減排“難中求進”

    在鞍鋼工作了30餘年的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説:“我參加工作的時候沒有誰講節能減排,污染非常嚴重,往天上一看,空氣當中都是閃閃發光的金屬顆粒。”

    近年來,鞍鋼老鋼廠一直在改造。“鋼鐵行業發展到今天,基本上要求‘嘴對嘴’,鐵出來馬上進入煉鋼,煉鋼出來馬上進入連鑄,連鑄出來馬下進入熱軋,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的溫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張曉剛坦言,目前鞍鋼老廠的改造無法實現“嘴對嘴”,鋼水還要拉到千米之外才能進入下一個生産環節,這種現狀難以改變。

    儘管如此,“老鞍鋼”從來沒有停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減排降耗的努力。

    在鞍鋼老鋼廠的標誌——第一煉鋼廠,記者見到了全國勞動模範邢貴彬。老邢當過煉鋼工、車間主任,現在是一煉鋼連鑄作業區黨總支書記兼副作業長。“一把大鍬煉成了鋼筋鐵骨”,老邢愛搞創新,在作業區取得的創新成果累計有200多項,其中僅鋼水大罐烘烤的“凸式蓄熱燒嘴”一項,就解決了由焦爐煤氣改為高爐煤氣所産生的一系列問題,光煤氣每年就能節省成本3000萬元,2008年鞍鋼獎勵他一輛捷達轎車。

    鞍鋼對礦石用得很省,用他們自己的話叫“吃幹榨盡”。記者了解到,在效益比較好的時候,很多鋼鐵企業把尾礦直接排掉,但鞍鋼卻每年把尾礦再拿出來選一次。這樣做投入會很高,比如過去産一噸礦需要500元,再選一遍就要800元甚至更高。但鞍鋼人説,我們為的是讓排出去的尾礦不要含鐵太多,讓它真正變成土壤。

    鞍鋼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2006年至2009年,鞍鋼噸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了136千克標煤,實現節能268萬噸標煤,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了200萬噸標煤的節能目標;二氧化碳和COD等污染物排放指標均完成國務院國資委下達的目標。

    創新造就一流企業

    如今,鞍鋼主要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過結構調整,“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已佔總産量的70%以上,高速重軌、轎車面板、高強度鋼等一批優質品種佔領國內外高端市場。2008年鞍鋼被評選為全國首批創新企業。

    今年是“鞍鋼憲法”發表50週年。熟悉鞍鋼的人都知道“鞍鋼憲法”,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技術創新,它曾伴隨著我國鋼鐵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50年過去了,“鞍鋼憲法”就像一面旗幟,引領鞍鋼加大科技創新步伐,推動企業成長進步。

    在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鞍鋼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調動廣大一線工人和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以此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

    在第一煉鋼廠通紅的爐火前,邢貴彬在噪音中扯著嗓子對記者説:“覺得熱吧。現在的條件比我參加工作當爐前工時改善多了。一線煉鋼工人雖然辛苦,可收入上比其他崗位都高,比領導的還高,大家幹得心順。”

    鞍鋼股份公司化工總廠二煉焦作業區點檢班班長李晏家説:“故障出在哪?生産卡在哪?一線工人最有發言權。在建設創新型企業進程中,激發工人的首創精神起到了關鍵作用。”

    鞍鋼的科技進步,離不開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鞍鋼股份公司技術中心汽車板研究所所長劉仁東時時感到有種無形的壓力,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害怕技術研發的步子邁得不夠大。劉仁東説:“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就是為鞍鋼從核心技術的‘追隨者’變為‘引領者’作出貢獻。”

    做負責任的企業

    鞍鋼所在地區周邊探明鐵礦石資源量達到88億噸以上,潛在資源量可達170億噸,佔全國已探明鐵礦石儲量的13.04%。

    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一大困境就是對進口鐵礦石的高度依賴。而鞍鋼在國內大型鋼鐵企業中,資源自足量是最高的,如果全力開採,可以滿足80%-90%的需求,在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的今天,這無疑是鞍鋼競爭的一大利器。但鞍鋼沒有這樣去做,而是把自採鐵礦石從四年前的80%降到現在的45%,而鲅魚圈新廠用的全部是海外進口的鐵礦石。

    之所以有礦不採,是因為鞍鋼的掌舵者深知,必須合理開發、科學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張曉剛説:“如果我們這屆班子追求業績、利潤,把礦石自採量再做到80%,我們使用100年沒有問題。但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要把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留給後人,留給鞍鋼和中國經濟的未來。”

    由於鋼鐵産能釋放過快,預計今年我國鋼鐵産量將達6.2億至6.3億噸,已經嚴重過剩。在這種情況下,鋼鐵企業如果繼續一味放大自己的産能,最後面對的必然是自相殘殺。張曉剛説,國家希望有能力、負責任的鋼鐵企業能夠率先“走出去”。

    儘管鞍鋼赴美投資出現波折,但正如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所説:“鞍鋼應該逐步積累經驗,‘走出去’的戰略不能放棄,可以到歡迎他的地方去投資建廠,到非洲、南美洲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去。”

    事實上,2007年以來,鞍鋼國際化經營發展迅速,特別是抓住了國際金融危機提供的時機,先後建立了鞍鋼第一個海外原料生産基地、第一個從事海外銷售業務的合資公司、第一個海外鋼材加工基地。

    鞍鋼“走出去”不僅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肩負著世界第一鋼鐵大國“鋼鐵長子”的神聖歷史使命。

 
 
 相關鏈結
· 鞍鋼舉行開工60週年紀念會張文岳講話陳政高出席
· 中國北車與鞍鋼集團簽署協議成長期戰略合作夥伴
· 遼寧:鞍鋼新型船用鋼板獲5國認證 填補國內空白
· 鞍鋼集團借"機"走出國門 力求開拓一片"新天地"
· 鞍鋼與中船重工合作 攜手共禦金融危機挑戰
· 中國海運與鞍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