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16日電(記者曹健、鄒欣媛)記者15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寧夏將在5年內移民安置中南部山區群眾35萬人。
據了解,寧夏中南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按現行1350元貧困線標準,仍有貧困人口近100萬人,其中35萬人居住在生態失衡、乾旱缺水的偏遠山區。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寧夏先後組織實施吊莊移民、“1236工程”移民、異地扶貧搬遷移民,累計搬遷移民50余萬人。“十一五”以來,寧夏組織實施中部乾旱帶縣內生態移民工程,截至10月底,已累計批復搬遷16萬餘人。
據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寧夏將在“十二五”期間對中南部地區7.9萬戶約35萬人實施移民搬遷,涉及西吉、海原、原州、同心等9個縣(區)91個鄉鎮684個行政村1655個自然村,計劃投資105.8億元。
此次移民方式以生態移民和勞務移民為主,結合縣內縣外安置的方法,以縣外安置為主。規劃建設安置區344個,其中,生態移民25.9萬人,佔移民總規模的75%,除開發土地集中安置和適度集中就近安置外,還採取插花安置的方法,在有條件的地方靈活安置部分移民。
作為一種新的移民方式,寧夏將首次嘗試勞務移民安置辦法,通過協調務工人員簽訂就業合同、住房合同和保障合同,實現遷出群眾穩定就業。
預計到2015年,寧夏將完成搬遷安置任務,實現移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以特色種養收入為基礎、勞務收入為主體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