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上升 對中國文化認知度仍薄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31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上海交通大學1月30日發佈“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大型實證調研結果。調查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總體印象好感度上升,了解增加,更重視中美關係,但對中國的流行文化和傳統文化認知度都相當低。

    這一調查是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形象與城市文化創新戰略研究基地“中國形象全球調查”系列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學術機構首次開展有關中國形象的跨國調查項目。調查由上海交大與美國杜克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聯合組織,在2010年6月至11月開展,最終收集810份有效問卷,調研採用電話訪問的形式,並應用隨機數字撥號系統,以保證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將增加”

    調查者採用了“情感溫度計”來評估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在0至100度之間,中國得分47.97度,處於好感度中間的區段。結合皮尤、蓋洛普等國際同類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專家發現,隨著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入,美國民眾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中國商品價廉物美的福利,對中國的好感度不斷上升。

    調查顯示, 61%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已經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響力”;77%的受訪者認為“十年之後,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將增加”;64%的美國民眾基本認同“中國的經濟具有國際競爭力”;42%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操縱貨幣,意圖在國際貿易中獲利”這一觀點持否定態度,僅有28.9%的美國民眾對此表示同意,這説明美國民眾並不認同美國政府和媒體強調的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對中國貨幣升值問題一直施加壓力的民意基礎並不穩定。

    多數美國民眾都非常重視中美關係,並認為雙方有較多的共同利益,並不把中國看作像蘇聯似的敵對競爭對手。在被問及“如果美國徹底斷絕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您認為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更大,還是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更大?”時,近六成美國民眾認為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更大,七成民眾將中國視為盟友或保持中立態度。

    逾五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有滿足其公眾需求的政治制度”

    雖然有55%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有滿足其公眾需求的政治制度”,顯示了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增多,但對中國的政治制度,美國人缺少認同。

    調查發現,不同黨派的受訪者對於“中國是美國的敵人、中立還是盟友?”的認知上有懸殊差異。共和黨人士中,有54%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盟友”,不足20%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敵人”;38.7%的民主黨人士和37.4%的無黨派人士認同“中國是美國的盟友”,約1/3的人持中立態度。民主黨人士更傾向於否定“中國操縱貨幣,意圖在國際貿易中獲利”。

    在美國人對中國的總體印象中,美國媒體起著重要作用。受訪美國民眾頻繁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依次是電視、報紙、網絡和廣播。看電視較多的美國民眾更傾向於認同“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上網越頻繁的美國人,越認為“中國影響力會增加”。而在對中國未來的民主進程以及10年後中國的世界影響力等方面的看法,學歷越高者越樂觀。

    超七成受訪者不認為“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

    具體的文化差異體現在中美雙方的文化觀上。美國民眾更強調“個人”,但他們也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認同“如果産生了衝突或矛盾,我們應該讓長者來主持正義”、“為了家庭的利益,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即使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子女仍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個人利益應當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等。但在國家、家庭之外,“一般來説,個人利益要讓位於集體利益”一題,不認同率為52.6%;“我們國家就像一台大機器,個人只是其中的小齒輪,沒有獨立的身份和地位”,不認同率佔57%。62.7%的美國民眾認為“涉華問題上,奧巴馬政府在與中國進行經濟和商務談判中不夠強硬”。這表明一旦涉及國家利益的衝突,美國民眾很容易被政府傾向和媒體輿論所引導。

    在經濟領域之外,美國人對中國的文化了解甚少。72.5%的美國人不認為“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僅40.6%的人認為“中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産”。可見,無論是現代流行文化,還是讓國人自豪的“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傳統文化,都沒有在美國民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記者 姜泓冰)

 
 
 相關鏈結
· 中美發佈衛生領域開展公立私立合作夥伴關係聲明
· 陳德銘在芝加哥出席中美經貿合作論壇併發表演講
· 萬鋼出席第二屆中美清潔能源務實合作戰略論壇
·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出席中美商務理事會會議並致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