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農戶貼心人 今朝致富好幫手
——北京郵儲幫助300名大學生“村官”成功轉崗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孫曉勝)今年27歲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信貸員王志民和昌平區史家橋村結下了不解之緣。3年朝夕相處的大學生“村官”經歷讓他成為鄉親們的貼心人;而轉崗郵儲信貸員後,幫鄉親們跑市場、找項目、辦貸款,又變成村民致富路上的好幫手。
近3年來,約300名像王志民一樣的卸任大學生“村官”轉崗郵儲銀行北京分行。截至目前,郵儲銀行“村官”信貸員累計發放的涉農貸款超過4億元,幫助京郊近千個農村家庭走上致富路。
轉崗不離“土” 離任不離“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畢業的張海波,2006年來到北京市大興區安定鎮徐柏村當起了黨支部書記助理。2009年7月任期屆滿後,張海波進入郵儲銀行延慶支行任信貸員。
當信貸員的最初4個月裏,張海波天天都往延慶的大山裏鑽,最遠要走60多公里的山路,常常是夜裏9點多鐘才回到宿舍。4個月時間,他累計發放240多萬元的涉農貸款,解決了邊遠山區農戶融資難的問題,也樹立起“小額信貸專家”的品牌。
2010年1月,張海波走上新的崗位,成為延慶支行東外大街信貸營業部的負責人,但他唸唸不忘的還是如何更好地為邊遠山區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為此,他又想出“新招”:通過與各鄉鎮現任“村官”建立聯絡,請他們在所在鄉鎮、農村進行宣傳,搭建銀行與村民溝通的橋梁。2010年上半年,張海波所在的營業部共計發放各類貸款3500余萬,其中將近一半的貸款農戶都是來自“村官”的推薦。
成功轉型的大學生“村官”張海波告訴記者:“郵儲銀行打開大門招納賢才,為我們這些卸任的‘村官’提供了施展才華和抱負的廣闊舞臺。大學生‘村官’熟悉農村情況、了解農民的金融需求和信用狀況,把我們充實到城市郊區、縣支行乃至村鎮營業網點等急需崗位,轉崗不離‘土’,離任不離‘農’,能充分發揮我們服務三農的優勢。”
卸任大學生“村官”成為職場“香餑餑”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下得去”“幹得好”,還要讓他們“流得動”。2009年6月,北京市首批大學生“村官”結束3年任期,近80%重回擇業起跑線,他們將何去何從,如何做好他們的流動、發展工作,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
當時成立僅僅兩年的郵儲銀行北京分行,著眼于“服務三農、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的定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把大學生“村官”作為重要的人才資源。2009年7月郵儲銀行北京分行率先為“村官”轉崗就業開通“綠色通道”,選拔聘用了96名“村官”到企業任職。
去年和今年,郵儲銀行北京分行又陸續引進約200名大學生“村官”,成為北京市招用大學生“村官”人數最多的企業。郵儲銀行北京分行還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每年至少接收不低於100名大學生“村官”。
郵儲銀行大規模招聘大學生“村官”,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北京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等近十家銀行組織專場招聘會,提供了客戶經理、儲蓄櫃員等近百個崗位。現在,北京市多家商業銀行和大型國有企業開始把引進大學生“村官”作為補充人才的重要來源。大學生“村官”也由開始時的找工作難,變成了現在職場的“香餑餑”。
構建新農村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建設新農村,人才是關鍵。長期以來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使農村地區吸引人才難。鼓勵大學畢業生當“村官”,搭建了培養新農村建設人才的“孵化器”。而這批既有大學理論知識的積澱,又有3年農村工作經驗大學生“村官”卸任後成功轉崗,又可以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
據了解,郵儲銀行北京分行近年來把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培訓工作作為重要工程和長遠工作來安排部署。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下,針對大學生“村官”制定配套政策,形成了涵蓋選聘任用、教育培訓、管理使用、考核激勵、跟蹤培養等各方面的制度框架。一系列的激勵保障措施溫暖了大學生“村官”的心,讓他們重入“農門”時充滿創業的激情。
郵儲銀行北京分行行長徐學明表示,郵儲銀行招聘大學生“村官”,使任期屆滿“村官”順利轉崗,培養成為專業金融人才,不僅拓寬了“村官”就業渠道,為廣大農村地區輸送了大量“留得住”的優秀金融人才,也解除了政府和“村官”本人對任期屆滿後二次擇業的後顧之憂,為新農村建設留住了一批人才,是一項利國、利民、利企的多贏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