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8日電(記者馮源)浙江自古人文地,有人做過統計,自東漢以來的中國文學家中,浙籍文人就佔到六分之一,唐詩之路、南戲源頭、浙派山水……留下了燦然的文化財富。
而在新一輪文化建設的進程中,浙江同樣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發展文化産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建設文化惠民工程,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文化建設的成果。
轉型——從浙江製造到浙江“智”造
影視動漫和舞臺歌舞劇在許多人心目中可謂“風馬牛不相及”,而在今年六一期間,由浙江中南卡通影視有限公司和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大型動漫歌舞劇《魔幻仙蹤》卻實現了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藝術形式的創新。中南卡通總經理沈玉良説,進軍舞臺劇是企業完善動漫産業鏈的一著新棋。
中南卡通母公司是和鋼筋水泥打交道的浙江中南集團。2003年,集團決定轉向動漫産業,許多人都不理解這種“燒錢”的行為,但董事長吳建榮認得準:“建築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轉型已成必然,難道我們永遠只能在國際分工中扮演低端角色嗎?我就是要搞一個依託智力的高回報無煙工業。”
8年努力,中南卡通原創了12大題材、24部精品、近4萬分鐘動畫片,動漫作品出口多年佔全國出口80%以上,進入到近7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南卡通已擁有63項專利、481個商標、220多個版權,企業已經從單一動畫片製作,向文具、服飾、玩具、歌舞劇等衍生産品立體開發延伸。
在今年五一前後舉行的2011中國義烏文化産品交易博覽會上,義烏創意園的46家入園企業共實現設計、經貿洽談意向訂單150多筆、300余萬元。義烏工商學院院長、義烏創意園管理中心主任王珉介紹説,義烏創意園的目標就是“為5%而努力”。“義烏是全球小商品集聚地,有170萬種小商品。我們做過推算,每一種小商品通過創意只要能增加5%的附加值,加起來就相當於新建了一座國際商貿城。去年義烏創意園已經實現創意産值4600余萬元。”
發展文化創意産業,運用創意産業改造傳統産業,正成為浙江經濟轉型的新課題。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浙江省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胡堅説,浙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絕對不能忽視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産業的作用。
據統計,2010年浙江文創産業增加值已逼近1000億元。浙江將在三年時間重點培育20個文化産業園區和20家文化上市企業,到2015年,浙江將爭取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逾1800億元,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産業。
改革——以體制活力釋放創新動力
在中國廣電業界,有一個著名的“華數現象”:從地方有線電視網絡運營機構起步的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不但可以給杭州市民提供公共信息、財經證券、教育、遊戲娛樂、商務、政務、支付、彩票、投票等9大類130多項互動電視服務,還將服務對象擴展到浙江全省以及25個省份120多個城市的3000多萬用戶,並構建起包含互動電視、手機電視和互聯網電視三大領域、涉及內容、技術、應用三方面服務的産業格局,成為全國“三網融合”業態的領頭羊。
華數集團副總裁鄭曉林回顧説,從起步伊始,華數就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構建創新載體,較徹底地完成了體制改革,建立了扁平的決策體系。“華數的發展路線就是不斷解放思想,通過體制創新帶動機制創新,激發出不竭的文化創造力。”
2010年5月,浙江話劇團與其餘兩家省屬文藝院團一起首批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總經理王文龍説,面對改制後的諸多挑戰,他們在組織構架、用人機制、薪酬體系、規章制度上都有創新,2010年的演出場次和票房收入同比均增長20%以上。“我們現在既在推出一系列輕鬆浪漫的都市題材作品,也在研究創作一批主旋律的話劇新品。”
精品力作是弘揚先進文化、促進文藝繁榮的重要載體。2005年起浙江就在全國較早啟動了文化精品工程,它的創新在於重點資助前期劇本創作,從而扶持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精品潛質的創作項目。這項制度目前已經投入扶持資金8000多萬元,扶持了5批100余個創作項目,《十萬人家》《超強颱風》《東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國1921》等一系列近年來熱播浙産影視作品都是精品工程的扶持對象。
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中,浙江作為改革綜合試點省,率先起步,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出版發行單位轉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省廣電新聞出版系統管辦分離、民營文化産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走在了全國前列。
民生——文化惠民和文化自覺的“交響”
父母都會在兒童節給孩子準備禮物,浙江美術館的50多名小觀眾在今年的6月1日則給父母帶來了自己畫的小禮物。這場“感恩六一”活動是浙江美術館舉行的美術公益活動——“美術陽光行動”的一部分。
而從2009年8月開館以來,浙江美術館累計舉辦了80多場畫展,同樣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實現了觀眾與黃賓虹、吳冠中、米羅等中外大師的“零門檻”接觸。對此,館長馬鋒輝表示:“美術館應該真正是人民大眾廣泛參與和充分享用的藝術殿堂。”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浙江圖書館一樓的文瀾演講廳裏人頭攢動,他們都是來聽2010年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陸春祥主講的第455期“文瀾講壇”《閱讀是為了活著——一種讓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行動》的。
9年時間,這個講壇累計聽眾10萬人次,上座率始終在95%以上。王蒙、麥家、劉震雲、賴聲川等文化界名人都曾登上講壇,擔任講師。館長應長興表示,2002年推出這個講壇時就是為了體現公共圖書館的精神:開放、自由、免費、平等。“這是浙圖一直追求的理想,也是我心裏唯一的一桿秤。”
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是浙江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又是浙江建設“文化大省”的一項重要工作,近五年來,浙江把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關注文化民生、實現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加強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豐富文化供給,創新服務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政府文化惠民激活了全社會的文化自覺。今年端午節,嵊州市最大的民間越劇劇團群藝越劇團在溫嶺市的兩個鄉鎮連演了五天大戲,團長石國榮告訴記者:“現在農民文化需求越來越高,角角落落都有越劇觀眾。”在這個“越劇之鄉”,100多個民營劇團活躍在長三角各地,年演出3萬多場,年收入逾1億元。
名列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長興百葉龍,也已經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全新路子。它參加了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上海世博會上連演五天,目前在全縣已經有12個培訓基地,每年培養演員1000多人。目前,浙江入選前三批“國遺”名單的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包括龍泉青瓷、湖州湖筆、東陽木雕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實現了生産性傳承。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素養的內在因素。”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強調,浙江要牢固樹立服務群眾意識,努力改善文化民生,要讓群眾在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中增強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