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 劉錚)隨著各省份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陸續公佈,有人梳理比較後發現,所有省份的居民收入增速都高於CPI漲幅,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居民收入增速高於CPI漲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基本條件。今年經濟在發展,就業在增加,用工成本在上升,都會在收入上體現出來。即便是在物價上漲的歷史最高峰,居民收入增速也跑贏了CPI漲幅。”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
歷史數據顯示,1994年,我國CPI漲幅高達24.1%,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最高峰。這一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職工平均工資增長3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CPI同比上漲5.4%,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7%。
綜合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政府部門公佈的情況分析,新增就業的較好完成、最低工資的較快增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標準的繼續提高、農産品生産價格(指農産品生産者出售農産品時的價格)的較快上漲等,是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特別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較快增長的推動因素。
就業是收入之源。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3%;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9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58%。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體現在了就業上,體現在了收入上。
“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成為一個長期的趨勢。這一方面體現在低端産品價格的上漲上,但另一方面也體現在低端勞動力工資的增加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説。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北京、天津、山西等18個地區相繼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全國共有13個省份發佈了2011年度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多在15%以上。實際上,許多沿海製造業企業為了留住工人,開出了比基準線更高的工資漲幅。
“最低工資制度實際上是保障職工最基本工資收入的制度保障。我們在‘十二五’規劃當中,明確提出最低工資標準要保持每年增長幅度在13%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説。
專家分析指出,最低工資的上漲,不僅從總體上抬升了城鎮職工收入的底線,而且通過打工收入較快增長的方式,推動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
農産品價格的上漲,也推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中,主要為外出打工收入的工資性收入同比增幅達到了20.1%。此外,家庭經營收入增長21.0%,這與農産品生産價格上半年漲了17.1%有著緊密的關係。
專家同時提醒,雖然上半年居民收入整體保持平穩增長,總體高於CPI漲幅,但一定要注意低收入困難群體在物價漲幅較高情況下的實際困難,加大對他們的補助和幫扶力度。同時,要千方百計穩定物價,疏導通脹預期,緩解人們因為物價較快上漲産生的收入“縮水”的擔憂。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居民收入要與GDP增長同步。從這個標準看,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低於GDP增速2個百分點,這是問題所在。要實現同步增長,任務非常艱巨。”蔡志洲指出。
尹成基表示,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同步,是一個過程。要靠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靠實體經濟的發展,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使廣大勞動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所帶來的成果。相信在“十二五”規劃實施過程中,將會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