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深圳辦大運會:國際賽事與民生品質“比翼齊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8月10日電(記者 王傳真 詹奕嘉)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於8月12日在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深圳開幕。這場國際大賽在為世界青年體育健兒搭建歡樂舞臺的同時,也加快了深圳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的步伐。

    “一定要讓所有的市民都感受到籌辦大運會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利益,哪怕把路掃得更乾淨一些,哪怕把物業管理水平提高一點,都要讓老百姓去感受到。因為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辦好大運,也是為了這個城市更美好,”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説。

    “新深圳”如畫卷般舒展

    在深圳大運會即將開幕之際,穿行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過去多處污損破舊、雜亂無章的建築外立面變得整潔美觀、煥然一新,深圳的整體城市形象得到極大提升。

    羅湖區外貿大院,一個曾經的舊住宅區如今成為“花園小區”;寶安區建安商業街,一條曾經的“老”街已經“重拾青春”;龍崗區坂田雅園路,一條曾經“臟亂差”的工業園道路化身徽派韻味十足的文化街……

    2009年10月,借舉辦大運會的“東風”,深圳出臺《市容環境提升行動計劃》,開展建築立面刷新和屋頂改造行動,一些老舊的建築、街道紛紛穿上“新衣”、戴上“洋帽”。據統計,全市開展建築立面刷新和屋頂改造達4436萬平方米,涉及約300條道路兩側的15000棟建築。

    大運會的到來,不僅令深圳煥然一新,而且改變了市民對城市“鋼筋水泥森林”的印象。如今,高樓與高樓之間見縫插針播下一片片綠色,道路與道路之間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斑駁的色彩點綴著青山綠樹,深圳正逐漸成為一座動感綠都。

    深圳市副市長張文告訴記者,為了迎接此次大運會,深圳市不僅大力推進改善“市容市貌”這些“看得見”的工程,還做了大量的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看不見”的工程,讓碧水藍天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中來。

    從申辦大運會開始,深圳已投入151億元資金進行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能力比2005年提高1.2倍,河流平均污染指數下降23%,污水再生利用率從2005年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的30%左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等原來黑臭不堪的市區河道已經成為美麗的景觀河。

    隨著電廠污染治理、鍋爐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等一項項行動的實施,深圳天空明朗、空氣清新、夜空明凈的時間越來越長。2010年全市空氣質量210天為優,146天為良,合計佔總天數的97.5%。

    辦賽事與惠民生有機結合

    作為一座人口迅速膨脹的年輕城市,深圳各種社會文化設施乃至公共服務水平長期“供不應求”。在籌辦大運會的過程中,深圳依據“新建場館滿足比賽需要和賽後使用”、“主場館建設結合城市未來發展規劃”的原則,將諸多文體設施的建設和城市的發展相結合,既保障賽事又服務發展。

    不少深圳人都曾經為自家周邊缺少運動場所而苦惱。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深圳申辦大運會成功時,深圳市一級體育場館只有6個,區級場館31個,包括大學在內容納2000人以上的體育場館只有12個,既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也不足支撐舉辦一次大型國際賽事。

    隨著大運臨近,一座座功能完備的體育場館拔地而起。除了大運中心和深圳灣體育中心等主場館之外,深圳將不少大運場館設置在社區、中小學校以及體育訓練基地,其主要用意在於使場館既能在賽時滿足比賽需求,又能在賽後轉化為群眾體育場所,解決全市體育基礎設施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問題。

    家住坪山新區的張帆發現,即將用於大運會籃球預賽的場館不僅美觀氣派,還是木地板。“坪山以前就沒有公共體育館,大家要運動,只能在社區。籃球場都是水泥地的,能打上就不錯啦,哪想過能在木地板上過過癮。今後鍛鍊有了好去處,再也不用為沒有好場所而發愁了。”

    在大運會期間,深圳25萬身著“紅馬甲”的義工整體轉化為城市誌願者。“這次整體轉化,讓深圳義工的素質得到一次大提升,”深圳市團委副書記張志華説。

    義工們從今年4月開始接受外語、法律、應急處理、禮儀、大運知識等方面的培訓。羅湖區義工辛明華在培訓前連ABC都念不好,現在在萬象城U站服務時,她能自信地用英語和外國人打招呼。“成為大運志願者,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這就是助人自助。”

    深圳大運會期間,主辦者選擇讓社會組織承接志願者服務平臺,提供動員招募及志願者服務。廣東青年職業學院教授譚建光認為,這既可以為大運會之後保留站點、持續服務奠定基礎,還可以促進社會組織提高發展能力和服務能力,使之成為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幸福社會的重要力量。

    為城市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圳辦大運的歷程,不僅使很多民眾獲得一個接一個的“民生大禮包”,而且大大加快特區一體化進程,為城市長遠的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多年來,原特區管理線外的寶安、龍崗兩區發展水平一直落後於市中心區。隸屬經濟特區的羅湖、福田、鹽田和南山高樓林立、經濟發達;寶安和龍崗卻是道路擁擠、多處可見“臟亂差”。深圳市長期流傳這樣的話:“寧要關內一張床,不要關外一套房”。

    為了儘早結束這種“分裂式發展”的局面,深圳通過結合大運中心、寶安體育場等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推動寶安、龍崗兩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迅速躍升。

    記者了解到,大運中心最初的選址方案有兩個:南山深圳灣填海區和龍崗龍城西區。如果只是辦賽事、展形象,前者産業繁榮,交通發達,可能更適合。但是,如果佈局原來的“關外”,對城市發展相對滯後、急需有效拉動的後發達區域,則可能産生全局、整體、根本性的影響。結果,大運中心花落龍崗。

    如今,大運中心落戶龍崗的決策明顯提高區域影響力,對促進城市一體化均衡發展起到重大推進作用;同時,它有力地拉動了周邊的房地産、交通、酒店、商貿業、科技工業園區等發展,帶動周邊建築、産業及市民生活素質的提升,在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帶給市民長遠的“紅利”。

    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紫薇社區工作站站長李軍紅告訴記者:“現在地鐵直通大運中心,深惠路與深南大道一樣順暢,大運城區成了大花園,龍崗的現代化發展至少提速了5年。”

    “大運會的成功申辦,使深圳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必須對接原特區外的大量場館,因此寶安、龍崗的地鐵線路、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水準都大幅提升,”深圳智庫“因特虎”創辦人黃東和評論説。“這對深圳來説,意義不亞於當年上海的浦東開發。”

    民生品質提升成果來之不易,人們希望這些成果有效地、長期地保持下去。“建起來很困難,保護好可能更困難。我現在擔心這樣一個問題:漂亮的衣服如何一直穿下去,一直保持漂亮?”深圳市人大代表楊海賢説,希望政府繼續堅持人本為先,改善城市管理辦法,使城市運營更顯精細、高效和科學,還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對辦大運時的豐富經驗加以總結和固化。

 
 
 相關鏈結
· 大運會的深圳之路——深圳創新舉措承辦大運紀實
· 民航安全督導組督促檢查深圳民航大運會保障工作
· 大運會開幕前夕訪組委會副主席深圳市委書記王榮
· 一些外國政要將訪華並出席大運會開幕式
· 外交部:一些外國政要將訪華並出席大運會開幕式
· 深圳大運會2011輛新能源汽車交付使用 投入運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