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為動力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解讀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劉奕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刻分析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新問題,深入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新經驗新情況,深刻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新道路新任務,順應歷史前進的潮流,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對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和文化建設承載歷史使命的科學把握,反映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覺,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行動指南。”
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署長柳斌傑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作出上述表示。
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決策,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自強
記者:新聞出版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您如何看待這次全會的意義?
柳斌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略決策,也是新聞出版界的大事喜事。《決定》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表明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意識。
中國共産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也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一貫重視文化創新和文化建設,在培育先進文化方面大有建樹,與時俱進地推進文化發展。面對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黨中央又把文化改革發展作為黨的全會的議事主題,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將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記者: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如何正確理解自覺和自信,從而達到自強。
柳斌傑:文化是政黨的思想旗幟,民族的精神家園,國家的精神支柱。能不能全面把握精神生産和文化導向,是執政黨的文化自覺問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需要,從實現“十二五”奮鬥目標、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從提高文化軟實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權的需要,從解決當前文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推動文化科學發展的需要出發,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從戰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這些政策措施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
在我國五千年文明發展的歷程中,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也為人類文明作出重要貢獻。歷史證明,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我國的優秀文化堅信不疑。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總體佈局,把文化建設提到戰略地位,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大力推進文化“走出去”,改變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態勢。這些實踐證明,我們黨既能夠保障十幾億人口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也能夠保證十幾億人口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
沒有先進文化的引領,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踐結合起來。在文化改革發展的工作上,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道路明確目標清晰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順應時代潮流
記者: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您如何理解全會提出的這一戰略目標?
柳斌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文化改革發展的理論觀點和方針政策,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這一戰略目標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要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高舉黨的精神旗幟;必須以人為本,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牢記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把繼承文化傳統、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吸收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結合起來,創造更加體現高度文明的中國文化;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單位的體制改革,完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激發社會文化創造活力;必須堅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産業,做到兩手抓、兩加強。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大型文化骨幹企業,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努力提高我國文化産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把文化內容的先進性作為文化的靈魂,創新內容形式和傳播的方式方法,保持文化的生機活力。
關於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決定》作了大致的表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人心,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全民族文化創造力持續迸發,社會主義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更加鞏固,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考慮到,我國是文明古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但還算不上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現有基礎上,全會從國家層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符合我國實際,也符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
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
記者:您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柳斌傑: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動力在改革,出路在發展。《決定》指出,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全會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總體目標有4點:
——在宏觀層面上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
——在微觀層面上著力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無論是文化企業還是文化事業單位,都要通過改革創新,形成富有效率、充滿活力,人人奮發向上的生産、經營、服務機制。
——在市場層面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文化資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場機制,改革政府包辦一切文化的狀況;文化産品的社會效益也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
——在國際層面上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關鍵是要改革、重構我國文化“走出去”的體制機制,主要通過市場主體、市場渠道、市場競爭和名牌文化産品,超越他人的文化服務實現“走出去”,讓中華文明傳遍世界。
記者: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柳斌傑:《決定》對進一步深化文化領域的改革開放作了重點部署,明確提出了各項任務。
——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中央決定加快國有文化單位體制改革,就是在科學界定文化單位性質和功能的基礎上,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這是文化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要創新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和投融資體制,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自我發展,通過上市、債券、股份制等多種方式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壯大國有文化企業的實力。
——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文化市場主體、文化産品的流通要與市場接軌,就要靠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培育傳統文化産品交易市場,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動漫遊戲等文化産品市場和演藝娛樂、影視劇等演出市場,有重點地打造一些全國性國際性的文化産品交易平臺,辦好中國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等重點展會,擴大市場影響力;發展大型文化流通企業和物流基地。
——創新文化管理體制。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提高文化管理效能。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放是改革的重要內容,堅持以改革開放的精神重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體制機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文化建設的關鍵。只要抓住了這個關鍵,文化建設的其他五項任務,即樹立核心價值觀、創造文化藝術産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産業、造就文化建設大軍,才能有強大的動力推進,文化建設上的突出問題才能得以解決,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