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6日電(記者 李榮)“在源頭上參與”、“在過程中引導”——上海市楊浦區自今年初以來開通了官方微博,尋找與網民對話的“話語系統”,進入網上輿論的“形成現場”,探索社會輿論的“源頭參與”,逐漸形成較為良性的區域輿論環境和社區的歸屬感。
微博漸成社會輿論的“前沿地帶”和社會情緒的“晴雨錶”,也是社會直接互動的一個新興平臺。據了解,楊浦官方微博今年3月正式啟動,到目前為止發佈的信息已超過6200多條,堅持做到日日更新,保持微博的活躍度,“粉絲”累計已超10萬人。楊浦區委書記陳寅説,黨和政府為民服務、民主決策等社會管理創新的舉措,也應該在微博這個“前沿地帶”得到體現。
政府微博也要有“現場感”
政府微博應勇於進入輿論源頭的“現場”,要以真誠的現場反應來與網民互動。
楊浦官方微博工作小組的成員説,微博的特點,一個是現場,一個是快。官方微博也不能繞開這兩大特徵,一旦出現網上熱點或突發事件,要在準確判斷的基礎上第一時間反應,要有“現場意識”。微博用語應該是“帶著露水的本真語言”,這樣才有真實性。
今年下半年,新浪微博傳播了一條“精武門”會址面臨拆遷的信息,當天就升至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第10位,相關微博達2.4萬多條,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少市民表示不理解政府部門保護不力的做法,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要“呼喚陳真,來守住這一舊址”。楊浦官方微博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全面了解、核實情況,及時發出政府聲音,“既誠懇地以歷史資料説話,對不實信息進行辟謠,又肯定網民對舊建築保護的熱心”,防止了網上輿論事件進一步惡化。
主動回應:“網議前置”
政府微博可以作為公共決策和管理的“互動”平臺,主動聽取民意,讓“網議”前置,讓社會上的不同訴求在決策完成之前充分釋放,並得到回應。
相關專家認為,公共決策和管理,一旦“定論”後再引發民議,政府就十分被動。應該主動設置議題,先讓民眾“議一議”。楊浦區的街道居委以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在官方微博上探索網上問政,“開門決策”,發佈問政於民的微博,認真閱讀並研究網民的回應,與網友在線交流,逐步修正和完善政府決策。今年,新江灣城街道在官方微博上發佈“穿梭巴士站點線路圖和時刻信息表”的信息,徵詢網民意見,得到了多方關注。街道根據網民意見調整了原先單向行駛的線路,進一步完善穿梭巴士的運行,方便了居民出行,得到網民的認可。
回應民眾訴求,有意識地關切民眾真實的“情緒表達”,發佈區域內各種感人的“凡人小事”,還可以營造民風,潛移默化地塑造區域精神,以此形成區域的歸屬感。楊浦區官方微博工作小組成員注意到,微博的“本原化”特徵,使得其話語系統比較“親民”,遠離傳統的“官腔官調”,政府在這個平臺上強化服務功能,民眾的“感性接受度”較高。在一些有關市容管理等方面的微博投訴中,網民在一些細節上可能會有“説過頭”的地方,但從中反映出的“民眾情緒”還是有代表性的。楊浦官方微博不僅認真回應,而且還通過“私信”方式安撫網民情緒。區域內的民眾有話説,有地方説,説了有人聽,聽了有回應,“社區歸屬感”慢慢就會形成。
官方微博:重在“解決問題”
楊浦區區長金興明認為,官方微博不是“時尚擺設”,絕不能“走形式”,更不能“趕時髦”,關鍵在於真實,生命力在於“切切實實地解決問題”。
楊浦以官方微博的運作,來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建立政府的快速響應機制和網上問題網下解決的機制。針對熱點和敏感性重大問題,形成“從信息收集到網上答覆”的快速通道,不因環節多而延誤最佳回應時間。至於一些需要有關部門切實解決的實際問題,還採用“官方微博反映問題網下抄報單”的形式,抄送並督促有關單位及時解決,並限時將處理結果反饋,及時擬定回應信息,由維護人員在網上答覆網友。
政府以親和力帶動凝聚力。目前,楊浦已有13個政府部門和單位開通了官方微博,探索“微群”交流溝通的模式,形成“多方回應”的聯動機制;針對訴求類、諮詢類的信息,職能部門之間可打破界限,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楊浦官方微博還與區域內的復旦、同濟、上海理工等大學官方微博建立了聯絡溝通的固定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形成“理性傾聽、理性回應”的網絡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