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發展”助力中國“穩增長”
——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
新華社天津9月12日電(記者余曉潔、倪元錦、梁嘉琳)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如何利用創新實現可持續增長並提升競爭力?
1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出席了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參加了“精明增長與智慧經濟”的“頭腦風暴”,並在會上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 更依靠創新驅動
張曉強:在外需不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更重視依靠創新驅動。今年7月末,中國政府發佈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這七個領域的專項規劃也陸續發佈。8月份中國又發佈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重點項目的投入將達到3.6萬億元。
我自己看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上述産業的發展比較好。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張曉強:國家創新涉及管理體制的創新,科技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等。
中國在過去的34年能夠取得GDP年均增長9.9%,人均GDP1978年的大約381元(按當時的匯率折合149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5400美元的成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堅持了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
就科技創新而言,中國政府在2006年作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進一步提出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中國面對新形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決策。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鼓勵多渠道多元化創新
張曉強:對於戰略性新興産業,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要更好地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只要有好的市場前景,就應該加大研發投入。現在不少企業已經主動加大了這方面投入力度。
我們支持創新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包括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基金,風險基金和發展産業基金等。
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五項原則”
張曉強:中國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堅持五項主要原則。第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服務發展;第二是堅持企業主體、協同創新;第三是堅持政府支持,市場導向;第四是堅持統籌協調、遵循規律;第五是堅持改革開放、合作共贏。
智慧經濟助力可持續發展“四個重點”
張曉強: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來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
一是完善相關法律,促進全社會的科技研發經費逐步增長,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二是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強知識産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也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三是要完善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的機制,包括要建立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加快創新文化的建設。
四是要加強科技的開放合作,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科技國際合作,既支持中國的企業、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也歡迎國際的研究機構、大學、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努力促進中國和國際機構的合作創新,共同分享科技創新的成果。
基礎研究保持力度 應用技術瞄準市場需求
張曉強: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説,政府對公益性的、著眼長遠的基礎研究始終要保持一定力度。同時,對於應用技術的研究要更加注重市場需求,發揮企業的作用。
目前,中國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比較注重發表科技論文,獲得科技獎勵。相反,把成果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生産技術的動力弱一些。因此,我們在政策取向上,一方面要鼓勵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因為企業最熟悉市場需求,所以在技術的研發上,要更好地發揮企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