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27日電(記者 魏飚)“上世紀80年代,土窯是病房,兩條長凳搭上木板就是張病床。”山西陽泉市郊區路家山村村醫路秀林説,過去村衛生所條件差,村民不願來,只能背上小藥箱全村竄。
如今,路家山村衛生室“鳥槍換炮”,門診、藥房、輸液的房間分門別類,千余種藥品零差價銷售、明碼標價。路秀林説,除了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老三樣”,村衛生室還配備了存放疫苗的冷藏櫃、診斷床、擔架、氧氣袋、簡易血糖儀。55歲的路秀林説,自己行醫36年,現在幹著最舒心。
路家山村衛生室的變化僅僅是一個縮影。2009年,我國啟動新醫改方案,投入幾百億元改善老少邊窮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基層醫療顯著改善,群眾看病就醫基本需求得到了優先滿足。目前,山西省6971個村衛生室空白村實現全覆蓋,全省每個村衛生室配備了不低於5000元的常用設備,村民再也不用為省錢“小病扛、大病拖”。
如今,村醫不光看病開藥,也成了村民“健康管理員”。像路家山村有多少人患高血壓、多少人是糖尿病、哪些人需要定期上門檢查,這些路秀林心裏都清清楚楚,因為他手頭有本全村560位村民“健康賬”。
“全村有88名高血壓患者,村民健康檔案記錄了這些患者血壓高到什麼程度、還有他們的身高、體重、腰圍、飲食習慣、用藥情況和體育運動情況等。”路秀林拿出一摞厚厚的健康檔案説,這些健康檔案分類記錄每位村民的健康狀況,自己需要做好慢性病隨訪,並且每3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檢查。
陽泉市郊區衛生局局長張成林説,村級衛生室讓村民看病買藥不出村,也承擔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村醫也是村民的“健康管家”。據了解,目前山西主要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對村醫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合理補助。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鄉村醫生的職責、服務能力及服務人口數量,明確應當由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具體內容。村衛生室承擔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量,並將相應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撥付給村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