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3日電(記者涂洪長)部分基層幹部對轉作風要求不以為然;個別地方甚至搞變通,對倡儉治奢陽奉陰違……近來,一些地方出現對八項規定認識不到位、行動不自覺、懲戒不嚴明等現象,引起社會對於不良作風回潮的擔心。通過完善制度建設遏制不良作風的呼聲更加強烈。
轉作風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重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容忍以各種藉口搞變通、打折扣。而要真正打消一些人所抱的轉作風不過是一陣風、長不了的念頭,關鍵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和經得起考驗的智慧,把制度的“籠子”打造好,使用好,維護好。
遏制不良作風,要堅決用制度管好錢袋子。大量預算外、制度外資金和“小金庫”的存在,為浪費和違規支出提供了便利,造成消費支出成為“無底洞”和“糊塗賬”。當務之急要進一步築牢預算約束力的防線,按照中央領導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建立公開、透明、規範、完整的預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納入預算,逐步做到所有政府開支都要事先編制預算,讓人民能有效監督。只有當預算真正“硬”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擠壓亂花錢、濫揮霍行為的生存空間。
遏制不良作風,一定得進一步嚴格行政開支的標準和尺度。人民要過好日子,政府必須首先過緊日子。各地在落實新規、改進作風中,只有多做減法,進一步明確和嚴格公車配備使用、公務接待、公辦食堂等開支標準,促進財政經費支出標準化、規範化。這有利於基層對照執行,便於有關部門審計檢查,便於公眾日常化監督。
倡儉治奢要取得實效和長效,對違規者的查處一定得到位。八項規定執行以來,中央有關部門曝光了一些頂風違規的負面典型,形成一定震懾效果。針對一些地方基層仍有猶疑、觀望和懈怠的情緒,紀檢監察、媒體和社會要形成合力,對違法違紀違規案例發現一起,揭發一起,查處一起;不留情面,不打折扣,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持續形成清正廉明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