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12日電(記者 許正、劉彤)“今年智慧化的水稻種子催芽基地就在咱家跟前,催芽育苗比往年晚上幾天也不用愁啦!”談起今年黑土地春澇對春耕的影響,哈爾濱市阿城區東光村68歲的水稻大戶蔡秀華並不悲觀。
黑龍江的春耕生産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説。但黑龍江農業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這個省去年入冬以來的降水量比常年偏多109%,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一位。進入春季,幾場大範圍的降雪加上持續的低溫,造成了黑土地大面積農田春澇,部分地區春播延後。
在蔡老漢家不遠處新建的這座“水稻智慧化催芽基地”給蔡老漢這樣的種糧大戶解了燃眉之急,一座臨時搭建的催芽基地幾乎可以同時滿足鎮上所有農戶的需求。結合今年春澇較重、春播延遲的形勢,催芽基地的工作也因時調整,通過電腦智慧化操控,保證每個農戶的水稻種子都能按時催芽。
雖然今年的春播期延後了,但蔡老漢卻早早打好了自己的“算盤”:隨時跟催芽基地的技術人員“取經”,把握好播種時機;自家購置的插秧機也要派上用場,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擴大種植“稻花香”品種,期待它繼續走俏市場。
“預見到今年春澇的形勢,所以今年全省的春耕備耕都體現在一個‘早’字上!”阿城區農業局黨委書記石文瑞告訴記者,惠農政策早實施、春耕物資早準備、科技培訓早完成、技術指導早到位,“把這些工作趕早、有序地推進,農戶才能吃上‘定心丸’!”
黑龍江省農業部門組織3萬餘名農業幹部和技術幹部深入到春耕生産一線,幫助基層農民解決實際困難,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包鄉、包村、包戶、包地塊為農民抗災保種提供全程生産技術服務。
對春耕充滿信心的蔡老漢找來同村農民肖萬學,坐在自家熱乎乎的火炕上,老哥倆聊起春耕的話題就收不住。“這一冬的大雪很久沒見過了,別看現在春澇,但只要保持著晴天,大風一颳起來,就可以下地了!”種了大半輩子水稻的肖萬學説。
“我家從催芽基地預訂的種子也快到期了,等溫度一升就能播種,今年新買的這臺插秧機能幫我往前趕不少時間,省下的人工費用一畝地差不多有1500塊錢。”蔡老漢説。
今年又擴大了水稻種植面積的蔡老漢,到年底凈收入能達到多少?蔡老漢笑著説:“那我保守點兒説吧,7萬塊錢應該不成問題,你説咱們老百姓,不就盼個豐收年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