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2月3日電(鄒欣媛、趙澤琳)為了幫助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産業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扶貧到戶、責任到人”扶貧攻堅工程,三年共投入3.2億元,幫扶15.2萬戶貧困戶産業增收。
自治區扶貧辦山區建設開發處處長張吉忠説,寧夏從2011年起連續三年實施“雙到扶貧”政策,通過對貧困地區貧困戶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識別出有發展能力的15.8萬戶貧困對象,開展“扶貧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扶貧攻堅工程,讓他們三年內得到一次有效扶持,逐步脫貧增收。
記者從寧夏固原市部分貧困縣區了解到,“雙到扶貧”措施瞄準程度高且扶持效益較好。彭陽縣加大養殖産業扶持力度,按補欄良種基礎母牛6500頭的80%繁育成活率計算,出欄後每頭凈增收入2000元,實現戶均增收1600元以上;隆德縣引導4200多戶貧困戶通過種植苗木蔬菜、養殖牛羊等産業扶持實現增收,其中1畝設施農業收入2萬元以上,1畝苗木5年後預計收入6萬元左右等。
另外,為放大幫扶的資金量,寧夏從去年開始探索新機制。其中,吳忠市鹽池縣採取到戶扶持資金作為抵押,與貼息和信貸資金捆綁使用,使灘羊養殖資金量由戶均200元提高到戶均2萬元以上。
張吉忠説,今年寧夏將重點開展好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建檔立卡工作,進一步精確鎖定扶貧對象,實現“雙到扶貧”對貧困人口幫扶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