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領導活動
 
溫家寶總理在深圳考察並召開座談會的講話摘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順應新形勢  辦出新特色  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作用

溫家寶

   今年8月,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5週年,很值得紀念。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是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全面回顧總結深圳經濟特區25年的偉大實踐和歷史經驗,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經濟特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主要任務,對於繼續辦好經濟特區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深圳經濟特區25年來的成就和貢獻值得大書特書

   黨中央、國務院在1980年8月批准設置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並於1984年決定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4月,又批准成立了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4月,進一步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總的看來,各個經濟特區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深圳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經濟特區之一,也是辦得最好、影響最大的一個特區。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5年,是深圳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迅猛發展的25年,是廣大幹部群眾解放思想,敢於實踐,大膽創新的25年。25年來,深圳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罕見奇跡。深圳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以及對全國作出的貢獻,都是巨大的、驚人的,確實值得大書特書。

   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前列。深圳特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實力一躍躋身於全國大中城市前列。1980-2004年,深圳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28%,2004年達到3422億元,人均5.9萬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分別居第五位和第一位。

   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深圳特區始終堅持推進改革和體制創新,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發展市場經濟很好地結合起來,把公有制為主體與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很好地結合起來,敢闖敢試,勇於探索,在許多方面和領域率先進行了創新性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對外開放成就顯著,全方位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深圳特區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外貿出口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達389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已在深圳投資的近100家。同時,還不斷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內地省市的區域經濟合作,促進區域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近5年來,深圳新技術研發投入超過400億元,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逐年大幅增長,成為全國第三大專利申請城市。深圳已涌現出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一批自主創新為特徵、具有一定國際競爭能力和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形成了高新技術産業為支柱的高層次産業結構。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三大文明共同進步。2004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6萬元,居國內大中城市首位,比1985年提高了13倍。人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裡安居樂業。全市形成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始終堅持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法制工作,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城市建設和管理日趨現代化,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堅持現代化、國際化標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和綜合運輸體系日益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功能大為增強。25年前,深圳還是一個邊陲小鎮,如今已是一座功能完備、環境優美、適宜人居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25年來,深圳經濟特區不僅迅速地改變了自身的面貌,而且充分發揮了輻射帶動和示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是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的作用。在計劃、投融資、流通、勞動工資、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和政府自身改革等各方面體制改革中,走在前面,為全國推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二是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的“窗口”作用。深圳利用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積極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加工貿易和中外合資合作及外商獨資企業,成為我國對外開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三是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示範區”作用。深圳堅持服務全國的大局,發揮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大力開展與各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輻射和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四是對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併保持繁榮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20多年來深港澳經濟合作日益緊密,形成了經濟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深圳為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和經濟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深圳經濟特區在發展中培育出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催生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追求卓越、崇尚成功”等一系列新理念,創造出許多改革開放新鮮經驗,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全國人民,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為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思想上、精神上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深圳經濟特區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思想和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輝結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精彩縮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生動反映。

   深圳25年來的輝煌成就和重大歷史貢獻,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深圳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是廣大特區建設者艱苦創業、銳意創新、頑強拼搏的結果,也是全國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深圳特區25年來的偉大成就和豐富經驗,應當認真總結,弘揚光大。

   二、新形勢下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

   發展經濟特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發展經濟特區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現在,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深圳等經濟特區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鼓勵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等方面走在前列。”這是新時期經濟特區肩負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特區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更不能消失。中央已多次重申:發展經濟特區的決心不變;經濟特區的基本政策不變;經濟特區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不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還要辦得更好。因此,經濟特區要順應新形勢,繼續當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示範地區,繼續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和對外開放“窗口”作用。經濟特區要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積極探索發揮自己功能和作用的新形式、新舉措,進一步擴大特區的功能空間,以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

   經濟特區既然要繼續發揮作用,毫無疑義特區還要“特”,還要保持它應有的特色。同時也要認識到,在新的形勢下,經濟特區的特色內涵也要相應地加以發展,原來靠實行一些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而形成的一些特色要有所變化。今後經濟特區發展所必需的一些政策支持還得有,但保持特區優勢的根本著眼點要放在增創新優勢上。

   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是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肩負起新的使命,攀登新的高峰,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五個統籌”,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示範作用;就必須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進一步發揮全面深化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就必須在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形成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制度環境,提高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充分發揮“窗口”作用;就必須在建設和諧社會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總起來説,就是要在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經濟特區要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最關鍵、最重要的在於創新。要把創新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特區發展的生命線和靈魂。鄧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敢闖的本質就是勇於創新。創新是經濟特區應運而生的歷史前提,沒有我們黨的偉大創新,就沒有經濟特區的創立;創新是經濟特區經驗的精髓,是經濟特區發展的不竭動力。江澤民同志也指出:經濟特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增創新優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與時俱進,把“特別能創新”作為經濟特區之“特”的基本內涵,包括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體制制度創新、對外開放創新、科技自主創新、企業管理創新和城市建設創新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創新。只有保持創新的銳氣,才能保持經濟特區朝氣蓬勃的旺盛生命力。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特區要全面回顧走過的歷程,認真總結成功經驗,抓緊解決存在的問題,繼續增創新優勢,走出新路子,辦出新特色,實現新發展。

   三、深圳特區需要著力抓好的重點任務

   在新的形勢下,經濟特區要抓住歷史機遇,迎接新的挑戰,就要根據世界發展大勢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部署,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明確新的歷史任務。特別是要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創新發展模式。一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積極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不斷提升産業水平和競爭力。經濟特區的産業結構應以高新技術産業和服務業為主。要繼續優先發展和做強做大以信息、生物技術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産業,大力延伸先進製造業的産業鏈條。進一步發展金融、物流、會展、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輻射和帶動功能。要加強與周邊地區在産業發展上的分工協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有競爭力的産業格局。千萬不要盲目發展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産業。二要堅持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這是我國新的經濟發展戰略的根本要求。要在提高産品質量、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資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深圳明確提出建設“效益深圳”,這是發展模式的創新,要認真付諸實踐,務求取得顯著成效。三要大力發展規模經濟。這是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打破行業、地區、所有制界限,推動企業改革改組改造,進行規模經營,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規模效益。四要積極推行節約型、環保型發展模式。經濟特區土地空間有限、能源資源缺乏、環境承載能力弱,更要節約和合理利用土地、能源等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建設節約型經濟、環保型經濟方面起示範作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節約成為特區的社會風尚,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

   (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著眼于擁有更多的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産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名牌,大力加強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産品創新、技術創新、産業創新。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配套服務,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和高科技産業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究開發體系和自主創新機制。切實加大知識産權保護的力度,特別要強化保護知識産權的執法,這對於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要廣納賢才,用好人才。重視吸引出國留學人員和國外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聰明才智。要以特別能創新的精神風貌和特別優良的創新環境,將深圳特區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國家創新型城市。

   (三)全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説,社會主義是不斷變革的社會,改革將貫穿于社會主義的全過程。我們正在進行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是一個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更需要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深層次的矛盾奮力攻關。經濟特區要繼續發揮敢闖敢試的精神,大膽實踐,勇於探索,積累經驗。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是中央賦予深圳等經濟特區光榮的使命,這一使命不僅遠沒有結束,而且要求更高、任務更重、責任更大。經濟特區本來就具有改革“試驗田”的功能和使命,理所當然地承擔著國家改革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對某些改革措施需要國家協調、支持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會積極給予支持。國家需要重點突破的一些改革任務,有的可以先在經濟特區試點。深圳特區要進一步把改革創新作為立身之本,全面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為全國在重大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探索經驗。要以深化企業、財稅、金融、投資、流通等改革為重點,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特別要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按照建設現代政府的要求,實現政府管理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大力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經濟運行法規體系和體制環境。繼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法治,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還要按中央的要求搞好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制度改革。

   (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著眼于擴大經濟國際化程度,著眼于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豐富對外開放的形式和內容,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利用兩種市場、兩種資源。要繼續擴大對外貿易,注重優化貿易結構。要繼續積極合理利用外資,注重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要以完善體制、制度、政策環境為重點,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子。要繼續學習和借鑒有益的國際法律制度和通行規則,把改善投資環境的重點從主要依靠地緣和政策優勢轉向全面提供良好服務和制度保障上來。要加強對外資的引導,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在特區設立地區總部、研發機構、生産基地和採購配送中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要完善政策指導和服務監督體系,培育一批有世界級水平的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以增強走出去的競爭力和取得更好的效果。要充分估計國際上政治、經濟因素的複雜性,建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應對機制,減少決策失誤。

   (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要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更好地融入全國、服務全國,服務周邊地區。要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産業佈局,在加強與其他地區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中實現共同發展。要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高水平、高質量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供堅強支撐。要發揮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優勢,積極探索與周邊地區聯動發展的新路子,在産業佈局、能源利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方面加強協調。要積極支持西部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崛起等戰略部署的實施,加強對欠發達地區對口扶持和扶貧幫困,為全國各地區協調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支持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是中央賦予深圳經濟特區的重要使命,也是深圳特區義不容辭的責任。深圳特區在城市規劃、産業發展、重大項目、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等方面,要加強與香港的溝通與協調,積極發展與香港在基礎設施、口岸管理、高新技術發展、服務貿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全面合作。努力學習借鑒香港在城市管理、市場運作、法制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要在服務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六)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要按照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進一步發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繼續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做好涉及農民工問題的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安全生産監督體系。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協調社會矛盾,注重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注重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使全體公民共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努力營造誠實守信、團結友愛、人們和睦相處的社會氛圍。

   (七)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要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現代城市管理體系,實現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現代化。強化城市現代化管理,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文明城市,不斷提高城市競爭力。要加強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提高城市規划水平,充分發揮規劃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導和統籌作用。以增強城市功能和輻射力為目標,加強鐵路、港口、幹線路網、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城市規模擴大,人口增多,氣候變化異常,經濟、社會生活中隨時有可能發生安全、災害等突發事件,要加強城市應急體系建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經濟特區要在新的形勢下繼續充分發揮作用,實現新的歷史跨越,必須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要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全面提高素質和水平。堅持不懈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要堅持“兩個務必”,戒驕戒躁,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永葆蓬勃向上的朝氣、敢闖敢試的銳氣、開拓進取的勇氣,努力完成新時期賦予的新任務。

   新形勢下的經濟特區使命重大,任務光榮而艱巨。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深圳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繼續銳意進取,改革創新,不懈奮鬥,一定能夠再創歷史新輝煌,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文係溫家寶同志2005年9月13日在深圳考察並召開經濟特區工作座談會的講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