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學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
——在第七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致辭
曾培炎
(2006年3月19日)
三月的北京,大地回春,生機盎然。今天,我很高興參加第七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與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相聚一堂,共同探討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問題。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一個國內外有識之士都十分關注的重大問題。近幾年來,中國認真總結國內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其主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實行統籌兼顧,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我們所謀求的發展,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結合的發展,是城市和鄉村、沿海和內地、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也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諧、和平、合作、共贏的發展。
剛剛閉幕的中國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通過了2006—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綱要,已向世界公佈。這個規劃,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闡明了國家的戰略意圖,明確了政府的工作重點,為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提供了依據,是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回顧過去的五年,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9.6%。去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2.2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700美元。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同時應當看到,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今後五年,我們要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不斷發展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著力解決經濟加快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的矛盾,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解決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增加與公共産品供給不足的矛盾,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著力解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社會不同群體之間不平衡的矛盾,切實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著力解決改革涉及的深層次矛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後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目標。包括: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增加到2%;城鎮化率提高到47%。
二是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包括:全國總人口不超過13.6億人;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2億公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達到20%。
三是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務的目標。包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都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4500萬人;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2.23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超過80%。
四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目標。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設取得突破,市場監管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對外開放與國內發展更加協調,開放型經濟達到新的水平。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重點任務的實施。
第一,推進新農村建設。目前,中國還有7億多人口居住在農村,3億多勞動力從事農業,他們的收入和生産率能否提高,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因此,我們將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加大政府和城市對農村的支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進一步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加強農村飲水、道路、能源、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有序轉移,為進城農民工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將以企業為主體,推進自主創新,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著力調整産業結構、産品結構和産業佈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支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知名品牌,發展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先導産業,建立一批集聚效應突出的産業基地,形成以高技術産業為先導、基礎産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産業格局。今後五年,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前景看好,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大型化工、冶金、採掘設備,新型軌道交通裝備,精密高速數控機床等技術裝備的市場十分廣闊。同時,我們將繼續加強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優化發展電力和建設電網,積極開發石油天然氣,促進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開工建設鐵路客運專線,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等。
第三,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我們將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到實處。一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生産、流通、消費、建設各個領域,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二是堅持突出重點、加強改造,積極推進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的節約降耗,實施低效燃煤工業鍋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産、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工程,對1000家重點企業進行節能改造,鼓勵生産和使用節能節水産品、節油環保型汽車。三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施好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土壤污染防治、危險廢物處置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等工程,努力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第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國人口多,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我們將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堅持加大資金、政策、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堅持調整和優化空間開發結構,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規範秩序,分類指導,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區域發展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城鎮空間格局。
第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就業、教育、醫療、安全生産、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著力解決的問題。我們將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切實加強安全生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大力發展文化、體育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第六,深化改革開放。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我們將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以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我們將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信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繼續改善投資貿易環境。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繼續積極合理地吸收外資,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與各國企業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積極發展多邊和雙邊經貿關係,更多地參與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預計到2010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將達到2.3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將達到4000億美元。五年累計,中國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約達5萬億美元,這將為世界的繁榮與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任重而道遠,還有許多理論和現實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希望參加論壇的各位代表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廣泛交流國際經驗,深刻認識中國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也希望各國企業家和專家學者更多地關注中國、了解中國、研究中國,積極參與和支持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推進互利共贏的發展。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