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2005〕34號)的統一部署,在連續兩年開展的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基礎上,環保總局聯合發展改革委、監察部、工商總局、司法部、安全監管總局在全國開展了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共同努力下,2005年全國出動環境執法人員132萬人次,檢查企業56萬家,立案查處環境違法問題2.7萬件,其中,取締關閉違法排污企業2609家,責令停産治理2170家,限期治理4302家。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收到了明顯成效。
環保專項行動的工作力度明顯加大。專項行動中,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主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國務院六部門領導率領6個聯合督查組對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0多個地、縣進行督查。浙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等省政府主管領導親自帶隊明察暗訪,現場督辦解決重點污染問題。環保總局派出40多個檢查組,對129個市、縣的464家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各類督查組350多個,深入開展督查,專項行動工作力度明顯加大。一是責任追究力度明顯加大。各地認真落實中紀委五次全會和全國糾風工作會議精神,堅決糾正損害群眾環境利益的突出問題不正之風,處理責任人311名,比2004年增加156名。其中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幹部114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15人。二是部門聯動力度明顯加大。監察部、環保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監察機關和環境保護部門在查處環境保護違法違紀案件中加強配合的通知》,兩部門主管領導親自督辦首批掛牌督辦的9個案件,25名負有監管責任幹部受到撤職、記過、警告等行政處分。環保總局、發展改革委、監察部、電監會重點督辦解決晉陜蒙寧交界區跨界污染問題。各級環保部門向監察、工商、安監和司法部門移交移送涉嫌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環境污染案件240多起,有力地打擊了違法排污行為。三是輿論監督力度加大。國務院六部門2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專項行動進展,8次邀請新聞媒體記者參加檢查活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召開新聞發佈會70多場次,中央及省級新聞媒體發佈有關報道4500余篇,大型互聯網站反映有關信息43萬餘條次。
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各級政府將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污染問題作為專項行動的重點,掛牌督辦,逐一解決。國務院六部門全力督辦解決晉陜蒙寧交界區鐵合金電石煉焦行業污染、湘黔渝交界區電解錳行業污染等一批跨界污染和治理難點問題,整治排污企業1159家。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做出重要批示的17件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染問題逐一得到解決。河北保定、江蘇宜興、湖北棗陽市共關停直接危害群眾健康的小造紙、小塑料、小化工企業114家,環境質量明顯改觀。各級政府掛牌督辦解決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6615個,比2004年增加104%,其中省級掛牌督辦585個。針對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飲用水源地、城鎮污水處理廠、小企業群連片污染、造紙和紡織印染行業污染、自然保護區無序開發與建設等突出問題,開展了專項檢查。共檢查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和保護地3277個,清理工業污染源、圍網養殖點和違規建築1632個,總體達標率比2004年提高2.1%。檢查污水處理廠535個,對14家不正常運轉污水處理廠實行了掛牌督辦,污水處理量比2004年同期增長11%。檢查了98個連片污染小企業群的整治工作,取締死灰復燃的“十五小”企業1165家。檢查造紙企業2487家,關停小造紙企業231家。檢查紡織印染企業3585家,關停污染嚴重的紡織印染企業50家。檢查自然保護區2593個,立案查處違法案件622起,關停違規建設項目543個,取締旅遊線路17條。專項行動期間,各地通過“12369環保熱線”接到群眾舉報電話42.7萬個,投訴環境問題38萬件次,已經結案處理37.6萬件,辦結率98.9%。群眾電話投訴比2004年同期增長8%,增幅下降10%。
有力促進了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各地關停污染嚴重、不符合産業政策的鋼鐵、水泥、鐵合金、煉焦、造紙、紡織印染等企業2609個,有力地打擊了違法排污,促進了這些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江蘇省將印染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提升至Ⅰ級,加快了印染企業産業升級的步伐。河南省水泥企業中被列入應在2005年關閉的788家(條)落後企業或生産線,已關閉681家(條),不但減少了排污總量,還有效促進了全省産業結構的調整,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奠定良好基礎。(環保總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