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赫哲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9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綜合

    與其他兄弟民族相比,赫哲族的節日不算多。除與漢族相同的年節、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還有“跳鹿神”和“烏日貢節”。

    一、小年

    赫哲族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的節日。關於節俗的用意,與漢族説法相同,是為了送灶神上天。為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要往灶神畫像的嘴上抹“拉拉”(一種粘粥飯)。有的把“拉拉”抹到灶門上,目的都是為了把灶神的牙粘住,不要到玉帝面前去亂講。灶王爺的嘴是不能全給封上的,否則上了天連“好事”也“言”不了啦。赫哲族對火非常愛護和崇拜。過去赫哲人認為有火神爺爺“佛架瑪瑪”,並供有使用火的“都熱馬林”神。誰家死了人還參加捕魚,到江邊架起篝火,讓煙火熏掉晦氣。赫哲人把灶神與火神視為同一神。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向供在鍋灶後面墻上的火神磕頭。從正月初一至初五,每天早晨都得給火神磕頭。磕頭時老人跪在前面,女人孩子跪在後面。老人還要代表全家求火神保祐年景豐收,孩子平安等。

    二、春節

    “舊曆年”(春節)被視為最大的節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別布瑪發”——祖宗三代、“五碼子”——諸神畫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們的故事中,有關過“舊曆年”的傳説是不少的。其它的節日慶祝活動,都不如過“舊曆年”隆重。

    春節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歡樂的節出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雲邊的新裝,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熱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擺下"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的"踏拉長"(生魚)、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透明鮮紅的大馬哈魚籽,味道十分鮮美。令人尊敬的民間詩人(依瑪堪)在新春佳節,用詩歌把美好的祝願獻給大家。老人們向他敬酒,聽他講故事,盡興而歸。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迷戀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項比賽。到處是歡歌笑語。

    三、河燈節

    9月2日(農曆7月15日)是赫哲族傳統節日 河燈節。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9月2日在四排赫哲族鄉烏蘇裏江畔舉辦首屆河燈文化節。四排赫哲族鄉的群眾聚集在烏蘇裏江畔,喜度自己的節日。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曆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四、烏日貢節

    “烏日貢”節産生於1985年,意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時間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歷時3日,地點在赫哲族聚居區輪流。節日的白天主要是體育競技。有游泳、划船、撒網、拔河、叉草球、射草靶、射箭等。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是叉魚技術在陸上的演練和再現。草球用濕草捆紮而成,大小若足球。比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多個草球扔出一定距離,參賽者站在同一界線上輪流用近2米長的三齒木杈投叉,中者為勝;另一種是分兩隊比賽,甲隊先把球拋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隊若能叉中,就前進15至20步,否則後退同樣的步數,改由乙隊發球甲隊叉。先前進到終點的隊為勝。入夜,江邊燃起堆堆篝火,舉行群眾性的聚餐宴飲和歌舞晚會。人們跳起天鵝舞、薩滿舞、魚鷹舞、神鼓舞。熱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調悠揚的歌聲。赫哲族民歌有10多種。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漁歌、獵歌、禮俗歌、情歌、搖籃歌、敘事歌、新民歌等。婦女愛唱“嫁令闊”(類似於民間小調)。老頭愛唱“伊瑪堪”。“伊瑪堪”是民間説唱文藝形式,類似于北方的大鼓,形式具有史詩的特點。皓月當空,篝火通明,赫哲族村屯充滿了歡樂氣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