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裕固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9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綜合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著裕固族文化的特有風貌和豐富內涵。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有剪馬鬃等。

    在喜慶的日子或有客至,裕固族家家戶戶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進行慶祝和招待,待客和節慶期間,最講究、最好的菜肴是牛、羊背子和全羊。其中以烤全羊最具特色。

    在野餐時,也有將獵獲的野羊切碎,裝進翻過的羊肚子內,埋進余火燃燒的火坑,培上黃土、抹上泥巴,燜半天的時間即熟,參加野餐的人佐以野蔥、野蒜、地卷皮,盡情享用。宴客或節慶,一般都是有肉也要有酒,裕固族飲酒時有一敬二杯之習,飲用的酒除白酒、各種色酒外,更多的是獨具特色的青稞酒。

    九月大會

    亦稱“十月大會”,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流行于甘肅肅南縣裕固族聚居區,每年農曆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為期三天,係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逝世日而舉行的傳統宗教活動。節前寺院墻壁及門窗都刷成白灰色以示紀念。節日期間寺院內正中挂宗喀巴像,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在寺院,向宗喀巴像上香、叩頭,喇嘛、僧人誦經。寺院以手抓羊肉、油炸果子等食物招待參加者。

    六月大會

    俗稱“過會”,是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流行于甘肅肅南縣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會期時間不一,多在農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屆時,山區牧民要請喇嘛念平安經,並上山祭鄂博。去時人們手拿鄂博桿和清茶,來到規定的祭神地點,邊向山上灑清茶,邊祈求山神保祐。

    正月大會

    裕固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流行在甘肅肅南一帶。該會的具體日期不完全一致,一般在農曆正月十日至十五日舉行,為期六天。屆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來到寺院,老人們為祈平安燒香磕頭,點燈祈禱。寺院僧眾戴面具,裝扮成馬、牛等形象,跳古老的祭神舞,裕固語稱“禪”,並向人群拋撒紅棗,以示吉利。寺院用手抓羊肉、油炸果子、奶茶等招待參加者。有時還舉辦酥油花燈會。

    火驅凶神

    裕固族的古老宗教性習俗,每年春節除夕前舉行。舊時,人們認為每年陰曆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五,是凶神惡鬼最猖狂的時候,只有火才能驅逐凶神惡鬼。因此,除夕來臨,裕固族家家戶戶要把帳篷(或房屋)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在門外的空曠地方點燃兩堆火,邊放鞭炮,邊驅趕牲畜從兩堆火中間通過。從除夕到正月初五,帳篷及畜圈內外都要挂上酥油燈,徹夜通明。這樣,凶神惡鬼就不敢接近人畜,以保平安。

    春節

    春節也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一般節期為五天,從正月一日到五日,有的地方要持續到十五日。每當春節來臨,家家戶戶拆洗衣被,打掃衛生,準備節日食品還要準備鞭炮、酥油燈和蠟燭。臘月三十日下午,人們還要選一塊乾淨的空地點燃兩堆火,然後放鞭炮,驅趕牲畜從火堆中間走過,以示在新年裏人畜兩旺。這天要將刀、剪、掃帚都收起來,不到初五不得動用。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後相聚在一起,通宵達旦地歡樂唱歌。年初一拂曉,進行敬天神活動。清晨吃過餃子,喝過奶茶,便穿上新衣,戴新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福。

    剪鬃毛

    裕固族的傳統農祀活動,流行于甘肅肅南一帶。裕固族人非常愛護牲畜,當小馬駒長到一週歲時,要舉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儀式。在這一天,要請來親朋鄰友祝賀。剪馬鬃節節期在農曆每年四月中旬擇日,為期一兩天。屆時主人要準備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馬鬃用的盤子,盤子裏有有座用炒麵疙瘩壘成的7至8層小塔,塔上澆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盤裏。塔表示中心與四面八方;食品做塔的材料可象徵富足。同時準備一把鋒利的剪刀,剪刀把上係條吉祥的白色哈達。剪鬃儀式開始,家人牽來馬駒,主人邀請客人中有經驗的牧人執剪,客人互相推薦,自己再三謙讓。最後,由一位公認的既善剪鬃又會歌舞的人開剪。他(她)一邊剪馬鬃,一邊唱《剪鬃歌》。剪下的頭一綹鬃毛,由他(她)親自送進帳篷,敬獻給“毛神”,祈求“毛神”保祐。獻畢出帳繼續剪,但得留一部分讓其他客人剪。給主人家所有的滿周歲馬駒剪完後,大家進帳篷入席宴飲。酒歌對答,十分歡洽。主人儘量使客人多吃多喝;客人熱情讚揚主人治家有方,牲畜興旺。飯後,主人騎上剛剪過鬃的小馬駒,奔馳而去,每過一家,都會受到別人的祝賀。剪馬鬃,有點像給少年行成人禮一樣受到普遍重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