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怒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9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綜合

    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谷神、祭山林節等。

    一、鮮花節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

    在怒族人民的傳説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説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人們有水喝了,土地也濕潤了,草綠了、樹活了、莊稼也長好了。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裏。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曆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裏。阿茸姑娘雖然死了,但是人們懷念她,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因為阿茸姑娘是人們心目中的仙女,所以這一天也叫仙女節。

    鮮花節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來準備去參加節日的活動。人人都認真地打扮起來,特別是姑娘們都穿起了他們民族的節日盛裝,然後帶上她們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要的各種食物,手捧一束束的鮮花,一家家、一夥夥地從家裏出來,從寨子裏出來,翻山越嶺到捧打鄉吉母登寨附近的仙女洞或丙中洛鄉附近的貢當崖仙女洞。各個村寨的人都來了,仙女洞前好不熱鬧。

    由於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臺四週挂著許多經幡、唐卡。祭臺上擺滿了各種祭品,祭臺前兩側坐著穿紅黃教服的老人。他們吹嗩吶、打鼓、敲鑼、唸經。祭臺旁邊有一個3米來高的燒香臺,臺上插著松枝、鮮花和各種顏色的彩旗,長長的竹桿尖上插著一個個老玉米。松枝象徵著吉祥如意、萬古長青,玉米象徵五穀豐登、年年有餘,鮮花是敬獻給仙女阿茸的。

    祭祀後,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臺和燒香臺走一圈,並把鮮花插在燒香臺的竹桿叢中。祭祀活動結束之後,人們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

    整個祭祀活動之後,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準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二、怒族年節

    主要活動內容:敬祖、祭土、歌舞

    時間(農曆):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年怒族叫“爐瑟”,意為“新年”或“歲首”,在農曆正月裏過。

    舊年臘月二十九日,家家清掃庭院,掃除火塘裏的火灰,把陳垢倒在遠離家門的地方,表示送舊。然後,採來青松枝插在大梁和中柱上,地下鋪松毛,象徵四季常青,月月吉祥。初一淩晨,雞叫頭遍,各家小孩就背著水桶,打著火把,去搶舀全寨各個水井裏的水。他們從每口井裏舀一瓢水,背回家中。相傳,新年第一個清晨,天上會飄下一種狀似酥油的吉祥之物,漂浮在各個水井的水面,人們喝到這種“吉物”,一年就會吉祥如意。拜年從初一開始,除給長輩拜年,還要給自家的牛和狗拜年。行鬥跪禮,喂它們油煎面餅和肉湯。他們認為,牛耕田,狗攆山,辛苦了一年,理當回報。新年期間的遊樂活動,有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千、舞 蹈等等。

    年節期間有若干禁忌,如大年三十和初一的三餐都不能泡湯吃,認為泡湯吃,會遭致風不調、雨不順,怕旱澇成災。

    同時不能往外潑水,過年後的第一天勞動要祭山神。

    三、吉佳母節

    名稱:吉佳母節

    時間:農曆臘月舉行

    意義:慶新年

    內容:怒族傳統節日。"吉佳母"是怒語音譯,意為過新年。節期15天。節前人們忙著舂米、打粑粑、備酒、殺過年豬。年三十要打掃衛生,不乾淨的東西全部掃除,不得留到新的一年。吃團圓年飯前,要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將爆玉米花放在火塘裏的三角架上,在三角架的三個角上各放一片肉和一杯酒,祝禱新年豐收,有糧、有肉、有酒。有些地方是過年才烤酒、殺豬,那麼這天就很熱鬧。節日期間,小夥子們最喜歡玩的是賽射弩。他們把自己帶的粑粑和肉都挂在樹枝上,然後大家劃定距離用弩弓去射,誰射中了就歸誰。姑娘們最喜歡的是盪鞦千,她們身穿帶繡花邊的衣裙,佩戴著珊瑚、瑪瑙、貝殼、銀幣及小珠子串成的胸飾及首飾,在大樹下的鞦韆上歡笑翻飛,猶如風中彩霞飄忽不定,好像花中蝴蝶追逐嬉戲。小夥子射弩準頭大,姑娘的鞦韆蕩得高,都是勇敢機靈的表現,備受讚賞。節日之夜,男女青年各自帶上琵琶、口弦琴,相聚一處,琵琶舞","狩獵舞"、"洗衣舞",還有模倣烏鴉喝水及猴子掰玉米等舞蹈。老年人則湊在一起邊喝酒邊唱民歌,有的老人能斷斷續續唱兩三天。所唱的內容大多是民間傳説、英雄故事等。

    四、祭谷神

    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谷神保祐。

    五、祭山林節

    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五舉行。此項活動只限于男性參加,犧牲為黑羊。此外,柔若人的賀新房也很有特點。當木楞房的四壁還沒有開設門窗時,主人要殺只雞,請巫師祭新房,後用斧頭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個洞,裝上門。當天,村裏人都主動帶著雞、酒、肉前來祝賀,飲酒,歡歌跳舞,通宵達旦。

    六、新米節

    是蘭坪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新米節在每年稻穀成熟時舉行。各家各戶從熟地裏割下一些稻穀,舂成米,並殺一隻雞,做一頓新米飯,先將雞肉和米飯給狗吃然後全家再吃新米飯。

    七、賀新房

    賀新房是在木楞房還沒有開設門戶時舉行。主要是先殺雞,請巫師祭新房然後在木楞房一壁砍開一個洞。同時,村裏人帶酒肉前來祝賀,飲酒歌舞,通宵達旦。

    八、桃花節

    (時間:每年農曆二月八日)主要活動:跳鍋莊舞,結綵繞村莊以示吉祥,藏傳佛事活動,驅鬼祭天保平安等。地點:貢山扎那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