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錫伯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9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綜合

    錫伯族除與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節日活動的形式有本民族的特點。

    一、春節

    春節為農曆正月初一。錫伯族稱“阿木巴阿聶”(大年)

    先過小年,小年是節前農因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白天清掃室內外,貼紙花,辦年貨。晚間送灶王爺,當日晚飯後,取下貼在墻上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像,把溶化的灶糖抹在他們嘴上,然後將其與高糧秸做的小馬車一起燒化,同時一家人叩頭,祖母代表全家禱告:“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每年農曆除夕前,家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五更餃子下鍋。

    初一,全宗族的男子中的晚輩在早飯前給自家的祖宗、長輩拜年,飯後向家族長輩拜年,謂之“迎新春”。初二,初二要吃長壽面。婦女先給本宗族的長輩拜年。媳婦開始外出拜年,第一家就是自己的娘家,丈夫一定要一起去,而且要拿禮物。但必須在太陽落山之前回來。初五,這一天要吃一頓餃子,叫“捏破五”,意思是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都能捏合在一起,在新的一年裏,一切圓滿順利,運氣好。

    二、元宵節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也稱燈節。除了自己家裏要張燈結綵擺酒席之外,所有大的商店和有錢的人家都要在大街上張燈結綵,花錢雇地方上的藝人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這一天的晚上,年輕的姑娘、媳婦都可以上街看花燈。家家吃“元宵”。

    三、抹黑節

    據説早年間有個年輕媳婦把餅烙糊了,怕老人責備,把餅偷偷喂了狗,惹怒了巡天神,把麥種變成了黑丹,再也種不出麥子了。這時一隻小燕子引來善良的老倆口,集合全村的人向巡天神祈禱恕罪,並且發誓寧願往自己臉上抹黑,也不叫麥子生黑丹。巡天神被感動了,收回了神法,從此又可種出麥子了。

    傳説,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不之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所以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晚間準備好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走向大街伺機抹黑的對象。閒不住的年輕人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取鬧。遇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跪地施禮請安,再向老人額頭抹一小黑點,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脫臉上不被抹黑的,此時姑娘們也毫不畏懼,用同樣的手段往小夥子臉上抹黑。

    四、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節”。這一天農戶家向糧倉焚香禮拜,在糧囤裏插上香,周圍灑上灰圈,以避邪,求豐收。

    五、二月節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這天,收回“喜利媽媽”。為了送“喜利媽媽”還位,用蕎面和成麵糰再用刀削成不規則形的麵片,名叫“蕎面特合勒”。下鍋煮熟後,拌紅糖吃。近族各戶男女老少都去叩頭,吃蕎麵片。家家戶戶用灶塘中的灰,從井臺撒到家門,撒成一條較寬的灰道,叫做“領龍”(或“引龍”)。

    六、清明節

    清明,錫伯語叫“航西”,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多在農曆三月間,無論家境貧富,都要祭掃祖先陵墓。供品多為魚菜,故也稱“魚清明”。此外錫伯族還過另一個清明節,即農曆七月的清明節,叫“瓜清明”。

    錫伯族的清明節一般在農曆三月過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的錫伯族人每年要在農曆三月和七月過兩次清明節。過節時,人們分別用魚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別稱為魚清明和瓜清明。

    七、西遷節(又稱“四一八節”)

    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錫伯語稱“duin biya juwanjakuun”。此節為錫伯族自己的節日,即是錫伯民族的西遷紀念日,稱“懷親節”,又叫“四一八節”。錫伯語叫“杜音拜專扎昆” (杜因拜扎坤節)。這是二百多年以來錫伯人民的傳統節日,紀念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一部分錫伯族遷往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伊犁地區駐防戍邊。

    在16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

    18世紀中葉,清朝政府從盛京(瀋陽)等地徵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 ,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 。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 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裏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   

    2000多年過去了,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並把這一天定為自己的傳統節日。

    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豐盛的食品,穿上節日盛裝,相聚在一起,彈起“東布爾”(錫伯族的一種樂器),吹起“墨克調”(錫伯族的一種曲調),跳起舞姿剛健、節拍明快的的民族舞蹈“貝勒恩”,來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姑娘們的“抖肩”,小夥子們的“鴨步”惟妙惟肖,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此外,還要進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 

    屆時還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擺野餐。

    八、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在前半個月,婦女們就要給兒童們後背上挂個麵條,叫“申”。在端午兇這一天,清早要在門前潑水,門戶上懸挂艾蒿,為了驅除五毒,飲黃酒也是為了去毒,把孩子們領到河邊,把後背上的“申”丟在河水中,以消災避邪,男人們還要叼羊、賽馬。

    九、十月節

    錫伯族稱“專拜依車”,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又稱“下元節”。為緬懷祖先,每年這一天也要上墳將用紙疊成的衣、褲一起燒化,謂之“送寒衣”。

    十、臘八節

    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稱“臘八”。這一天,錫伯族每家做“達子粥”或“臘八粥”全家吃。“臘八粥”為粘飯,以江米或黃米煮成,食時加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