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工作綜述
中國政府網
 

    2003年,中醫藥行業開拓進取,團結奮鬥,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中醫藥在防治非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加強對全國中醫藥防治非典的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後組織制定了《非典型肺炎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薦中醫藥治療方案》,下發了《2003-2004年度全國中醫藥系統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中醫診療指南》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恢復期推薦中醫藥治療方案》。全國13個省(區、市)也積極制定了當地中醫藥防治非典技術方案,這些方案對指導中醫藥防治非典,發揮技術優勢,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非典,取得了積極成效。2002年在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舉辦的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SARS國際研討會上,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對中國中醫藥參與防治非典進行了分析、評估,做出了中醫藥防治非典是“安全、具有潛在效益”的評價,建議早期、全程、合理使用,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的成功經驗可以作為其他國家防治急性傳染病的參考。據不完全統計,非典期間,全國有6所中醫醫院作為收治非典定點醫院:96所中醫醫院向93所定點醫院派出醫護人員2163人次;在5326例內地非典確診病例中,中醫藥參與治療3104例,佔58.3%。

 

    為加強中醫藥科學防治非典,聯合中央、地方、軍隊等各方面中醫藥臨床科研力量,建立全國科研協作網絡,設立臨床研究專項,先後組織了21項課題,開展科技攻關。同時,篩選出在改善症狀等方面有較強針對性作用的8種中成藥,為臨床一線醫務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之後又適時啟動了“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患者骨壞死臨床研究”非典研究專項。部分省也積極開展了中醫藥防治非典的科學研究。為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參與非典防治的積極性,及時發佈了《受理群眾為中醫藥防治非典獻方獻策管理辦法(試行)》,受理函件1869件,接聽來電1842人次,充分吸納合理建議,為防治非典提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正式實施

 

    2003年10月1日,中國第一部專門的中醫藥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正式實施,這是中醫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標誌著中醫藥法制化建設步入了新的階段。為做好《中醫藥條例》的貫徹實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真組織學習,統一思想認識,及時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下發通知,部署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認真組織制訂相關的配套文件。各省非常重視《中醫藥條例》的貫徹落實,湖南、黑龍江、寧夏回族自治區、上海等省(區、市)政府的領導還在有關會議上就《中醫藥條例》的貫徹落實發表講話。全國各地大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通過舉辦各類學習班、專題講座、座談會、學習領會《中醫藥條例》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利用各種媒體,採取系列報道、知識競賽、文藝晚會、宣傳周、宣傳月、大型義診等多種有效形式,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中醫藥條例》的熱潮。四川省配合《中醫藥條例》貫徹和地方中醫藥法規的實施,成立了中醫行政執法責任制領導小組,組建中醫執法隊伍,加強了對中醫藥的監督管理。《中醫藥條例》的頒布實施,極大地鼓舞了行業的士氣,進一步推動了全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農村中醫藥工作

 

    參與全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組織探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和優勢,努力為農民提供價格比較低廉、質量優良的中醫藥服務。

 

    各省中醫藥管理部門認真落實《中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確定的中醫藥工作指標,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訂具體措施方案。通過中醫藥相關指標的建立和落實,使中醫藥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特色和優勢得到具體體現。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藥服務功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範》。各地積極採取措施,切實加強鄉、村醫療機構的中醫藥業務建設。甘肅等省針對本地區情況,制定了《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標準》、《村衛生所(室)中醫藥業務建設標準》。各地針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積極組織篩選、推廣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山東、福建、浙江等地自編教材,組織培訓,有效地促進了適宜技術的推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四川、湖南等6省農村在職中醫藥人員的學歷教育試點項目和全國農村中醫藥人力資源現狀與需求分析研究,進一步探索農村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

 

中醫醫療機構改革

 

    2002年,一些地區在鼓勵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發展、中醫醫療機構股份制改造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廣東、上海、江蘇等地積極進行了組建醫療集團、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探索。“病人選醫生”、“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度得到廣泛實行,價格公示制度得到普遍推廣,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等省(區)中醫醫療機構通過參加藥品集中招標採購,藥品價格下降20-50%,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各地進一步加強行業作風建設,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嚴肅查處藥品回扣、收受“紅包”等違紀行為,促進了行業作風的好轉。繼續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改善服務態度,醫療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衛生部聯合下發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範》,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業務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與衛生部、民政部共同開展了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創建工作,聯合製定了《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中醫藥特色補充評估參考標準》,並先期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31個區(市、縣)開展了爭創中醫藥示範區建設試點工作。

 

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工作受到重視

 

    為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深入調查、廣泛聽取有關專家意見基礎上,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並在全國開展了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創建工作,確定了11所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為重點建設單位,推動了全國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進展。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和肝纖維化的科學研究取得了新進展。

 

    200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民委共同啟動了全國民族醫藥基本情況調研工作,並在雲南組織召開了民族醫重點專科建設工作座談會,認真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研究措施,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部署。開展了藏、蒙、維等15個民族60部民族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已完成《布依族醫藥》等10部著作的編輯或出版;76門藏、蒙、維醫藥本專科教材編寫工作進展順利,其中26門已完成審定,待出版發行。

 

中醫藥科技和人才培養

 

    努力推進中醫藥現代化,下發了《關於落實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的通知》,對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和措施,組織完成了《中藥産業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論證了《中醫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課題方案。修訂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和《實驗室分級管理辦法》,對全國158個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進行了評估。

 

    精心組織重點中醫藥科研項目的研究,配合科技部啟動了“十五”重大科技專項,組織了一批局級重點研究課題,提出了“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研究方案”。2002年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中醫藥現代化研究與産業化開發”、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項目“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臨床人才,啟動了“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在各省推薦的基礎上,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選拔了215名中醫主任醫師進行重點培養,為他們成長為高層次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創造條件。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進展順利。中醫藥遠程學歷教育發展迅速。啟動了西部地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加強了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規範了過程管理,制定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評估標準體系》。

 

中醫藥對外以及與港、澳地區交流與合作取得進展

 

    政府間的交流與合作有了新的進展,和烏克蘭、摩爾多瓦、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簽署了傳統醫藥的合作協議,與韓國、日本、挪威等國家進一步擴大了合作領域。通過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網絡地區會議以及會見世界衛生組織官員等重要活動,加強了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溝通與合作。國際民間中醫藥學術組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在北京成立,進一步拓展了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民間渠道。

 

    積極參加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衛生行政高層合作會議,與有關部門配合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在中醫師資格認證、中醫藥科研及中藥産業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公共衛生是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最基礎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改善環境衛生條件,預防控制傳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公眾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等內容。這些都是中醫藥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中醫藥多年來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獨特的診療方法和有效方藥。新中國成立後,中醫藥在控制麻疹、乙腦等傳染性疾病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2003年防治非典的鬥爭中,也顯示出了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相互補充,共同承擔著中國人民的醫療保健任務。因此,在當前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結合中醫藥行業的特色,積極參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點在農村。2003年,中國農村衛生發展滯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依然突出,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了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村衛生問題已經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中醫藥在廣大農村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長期以來,為保障農民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農村中醫藥的基礎條件仍很薄弱,人才缺乏,據調查顯示,近年農村中醫藥服務的比例有所下降,農村中醫藥的發展還不能與農民的健康需求相適應,這些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中醫藥工作重點放到農村,改變農村中醫藥資源相對薄弱的狀況。要多渠道增加對農村中醫藥的投入,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健全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大農村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增強中醫藥服務功能。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的途徑和有效辦法,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更好地為農民的健康服務。